央广网

聚焦供给侧改革:我家门前10亩田

2017-03-27 15:11:00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肖家新开拖拉机犁地。

  肖家新捞小龙虾。

  肖家新家连片前田块分布图。

  连片后田块分布图。

  肖家新的油菜地,就在家门口。

  我叫肖家新,是个农民。照片上,很难看出我64岁了吧。你可能会想,在地里风吹日晒忙农活,为啥不显老?因为这些年耕地一点不费力。

  这里是江汉平原和荆山余脉的过渡带,地形复杂、位置偏远,灌溉条件很差。以前遇到大旱,乡亲拖着水泵到处跑,常为抢水闹矛盾。

  上世纪80年代,第一轮土地承包,我家9.5亩耕地天南地北分成26块,最小的才28平方米。为了公平,村里根据不同肥力、远近等把地化整为零。你家水稻,我家油菜,插花似地挤在一起。有的地很小,太远种不过来,只好撂荒。

  记得插秧季,为抢到水,我总是用板车把5卷塑料管和3卷电线拖来拖去。种地太费神,一家人都被拴在地里。烦恼还有很多。田地分散,为了不让别人压坏自家插好秧的青苗,还得盯着邻居,在田里东奔西走。我家这点地,忙一个半月才插上秧。

  1997年,第二轮土地承包开始,到2027年30年不变,大家对调田成片的呼声越来越高。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家家都愿搞,让家家满意却很难。

  2002年,各村组选出8—10个代表,两班人、两根尺同时量地。土质好坏、产量高低、离村湾远近等都能折算面积。每块地都有编号,印发所有农户。不如意的,当天协商交换。

  就这样,一块块调整,一户户连片。村组开会上百次,意见1000多条。地变多的当然没意见,但地变少或者位置差了就有意见。村干部反复做工作,前后5年,村里都按户连片耕种了。我家26块田,最后调成一片。过去地是散的,买了农机也没有机耕道,开不过去。现在田好种、水好管,大旱也丰收,我就买了3台插秧机、3台拖拉机,流转了亲戚家的地。1个人,35亩田,100%机械化,不到20天,全部耕完。

  种完自家的,我还有时间开着拖拉机走村串户,每年都能赚几万元外快。各家田规整了,很多人就搞起龙虾特色养殖。去年虽然大涝大旱,我家10亩地稻虾连作,还有4万多元收入。现在,我这个岁数还能轻轻松松种田的,在沙洋很容易撞见。

  ——湖北荆门市沙洋县三坪村村民肖家新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村里真正务农的大多是50后、60后,年纪大了怎么搞得动?机械化、规模化种植是大势所趋。

  回想起当年的阻力,现在想起都怕。村支部反复掂量,决定为了群众利益,冒风险也要干。推行按户连片耕种,要在原有田埂上拓宽,修出3米多宽的机耕道走农机,但老辈人开始想不通。我老丈人就打了我一巴掌,说浪费耕地。

  如今乡亲赚钱了,村里230户中有150户在市区县城买了房。2016年,全县86.96万亩耕地实现按户连片,连片率超90%。每亩土地流转价格在700元以上,有的甚至破千,而分散的地是400—600元左右。

  ——三坪村村支书杜龙兵

编辑: 孔明
关键词: 我家;肖家新;大旱;耕地;土地承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