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纪实春秋》8月1号开始播出长篇纪实文学《试飞英雄》

2018-08-15 11:42:00来源:
他们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者”,
他们是直面生死的大勇士,
他们是筑梦蓝天的真豪杰, 
他们的名字叫“中国空军试飞员”。 
    8月1号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娱乐广播《纪实春秋》将播出长篇纪实文学《试飞英雄》,揭秘中国几代新型战机的试飞内幕,记录直面生死、豪情盖天的铁血精英,唱响强国强军的时代礼赞。AM747,每天早七点,晚九点,欢迎收听。
《试飞英雄》作者张子影自述
张子影(左)在接受记者采访
    我在机场的跑道边上长大。四十年前,我的父亲曾在上面无数次地起飞降落。一个大雨滂沱的下午,父亲的僚机因为机电故障数秒之内在他的机侧坠地,那冲天的大火多少年来一直刺痛父亲的眼睛。我在此前的一个月才参加了这位僚机叔叔的婚礼,那个芳香美丽的新娘穿着织锦缎的裙子,还特别在我的手心里放下好几粒来自上海的真正的大白兔奶糖。那个大雨之夜,这个女人像一张苍白的纸片倒在我母亲怀里的时候,我闻到了那浓浓的甜蜜奶糖香。
    二十年后,还是这个机场、这条跑道,我的两位试飞员战友,危急时刻,为了挽救型号飞机,放弃逃生,壮烈牺牲。他们留下的两只压瘪的头盔,至今还静静地躺在荣誉室的玻璃柜里。书稿第三次修改完成后,我又去那个机场。时间销蚀了过往的痕迹,俊鸟飞离,英雄远去,跑道上当初触目惊心的黑色焦痕早已荡然无存。但跑道还在,它见证了一代代航空人的成长和牺牲。
    《试飞英雄》,我写了三年,而我对书中主人公们的跟踪,前后长达十六年。那些年里,我常常创造各种机会到他们中间,像一个新兵怯怯地跟在老兵身后,又像一个老兵混迹于新兵之中,感受、触摸他们鲜活的、质感毛茸茸的本色模样——没有目的,不设防备,蜕去了一切矫饰的原生状态。
    在长达数年的时光里,我常常翻阅我的采访本,每当这个时候就会有一些年轻或者不再年轻的身影在我面前渐次出现,有的频频再现,更多的则是一晃而过。他们行动敏捷、身姿矫健,永远阔步而行,他们仰望天空、目视前方的眼神,意味深长。与其说我是记录试飞队伍的历史,不如说是在感受一代又一代试飞人的心跳。我把一天一天的写作,视作一步一步的努力,共渡他们丰沛的情感世界,同仰他们勇毅的信仰图腾,接近他们牺牲与奉献的精神高地。他们舍生取义,笑赴沙场,是对责任使命的看重,更是对精神信仰的坚守。
    于是,我以我的文字,连缀起那些金子般闪光的碎片,尽量真实地保留还原这群小众人物的历史片断,有关这些年轻生命的感性内容,那些具体细微的战斗与生活的细节,他们会在这些文字中重生,并且永生。
    我再一次想起泰戈尔的那句话:“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
 
试飞员王昂:飞出了中国第一个时代机歼-6
王昂(左)在接受记者采访
    我是王昂,今年我曾经在歼-5、歼-6、歼-7、歼-8上进行过科研试飞项目,我一共试飞了20个年头,飞了3306架次,1200多个小时。我对试飞始终热爱,热爱的理由就是这是人跟飞机之间最好的对话。
    在我当试飞员的时候,我从来没考虑过生和死的问题,如果要一天到晚考虑生和死的问题,我就不要飞行了,不要去搞新项目了。科学总是不断地往前进,新的问题、新的东西是层出无穷的,所以永远学不完,永远干不完,但是这个试飞事业必须有人去完成。
 
试飞员黄炳新:我国第一架自行设计的新型歼击轰炸机歼轰-7的首飞试飞员
黄炳新
    我是农村的孩子,十八岁入党。到了试飞部队,首长让那么多飞行员走了,就留我一个人,我也不能给他们丢人,一直坚持到最后。这么多年来我出过三个意外情况,可以跳伞没跳伞,为什么?
    第一是设计师和技术员精神感动了我。我们现在叫一飞院,当时叫603研究所,这个所当时在中航工业是经费比较少的一个研究所,有时候都发不出工资。我们飞机出现了故障以后,他们连夜排故障,因为明天还要飞,他们就不休息,还没有加班费,就为了让飞机飞出来!他们的精神感动了我。
    第二是为了中国航空的发展也让我下定决心要把它飞好。中国航空在落后的时候,外国的侦察机飞到我们领土上空都没办法。我们现在有了新飞机,咱不再受气了。只要能飞出新机种,为了咱们中国航空发展我也要飞!
    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歼轰-7飞机从它的首飞到最后的鉴定试飞,平均17分钟一个故障,我们一个一个克服,完成了它的鉴定。
 
试飞员雷强:歼-10首飞圆了一个民族的梦!
雷强(中)接受记者采访
    首飞歼-10落地以后,我下飞机,宋总(歼-10总设计师宋文骢)是第一个迎接我的,我就觉得宋总眼圈里已经含着泪水,我就觉得有点忍不住了,一下子回想起1986年接触,1998年首飞,12年,而且这12年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培训,自学了八年英语——因为我要出去培训,也没有时间去学英语,全部靠自学。自学了八年英语,然后到俄罗斯,结果他们英语不行,在那儿又现学的俄语,因为要自己去飞,还得学。歼-10首飞的纪录片里有很多镜头,我哭了的镜头,是一下回想起这十几年走过的路。
    那时我家里贴的全部是座舱图,分块的,前面板、左面板、右面板、左操作台、右操作台,如果坐在房间里,就像坐在一个大座舱里一样。那十几分钟的一个飞行,实际上是12年的累积。
    我从事试飞行业23年,飞行机种有22个,飞行时数大概在3500小时。我觉得试飞是一个刀尖上舞蹈的工作,但又是航空工业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中国航空工业要发展,就不能没有试飞员,试飞员要有他的责任心,要有他的责任感,要为国家着想,这样我们国家才会更加强大。
 
试飞员李中华:二十多年来我只做了飞行这一件事
李中华(左)在接受记者采访
    那时候选拔试飞员的条件不明确,比较模糊。比如热爱试飞事业,基础比较好,有一定的经验,年轻,身体健康,就好了。但是我觉得那个时候更多了一份自己的那种体会,也就是在作战部队真的是有这样一些行动刺激着我,我就觉得很郁闷。比如有一次,我带了一架僚机去拦截一架外国航空运输机,这么一个大运输机,速度很快,我们歼击机拦截这样的飞机都很吃力,因为我们油量有限,我们的速度比它优势也不大,所以当时觉得特别郁闷。
    我是一个战斗机飞行员,我是要保卫国家领空的,我怎么连拦截这么一个航空运输机都费劲呢?!所以我是特别希望能够飞到我们国家前沿的飞机,哪怕当时我们跟国外比还不够先进,但是我觉得至少可以通过自己的这份努力,可以让我们航空工业这个水平往前走。所以也是带着这么一种想法,我毅然决然的到了试飞部队。
    作为一名试飞员,在我所从事的试飞过程中,曾经飞过三十种飞机,安全飞行了3150小时,我有幸参与并见证了我们国家划时代的三代机试飞的全过程。我很感激这段光荣的岁月,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人要记住自己的理想和激情,即便是在今天这样一个多选择的时代,我依然相信成功需要坚守。
 
试飞员丁三喜:军功章也有她们的一半
丁三喜(右二)接受记者采访
    我是中国空军试飞员丁三喜,2002年年底加入试飞员队伍,到目前已足足有15周年的试飞经历,目前试飞总时间3000多小时。
    这15年来她作为空军家属,在家庭包括孩子教育上,她给我很大的支持。孩子教育上,一个是孩子的读书,我从来没有操心过,开家长会,平常孩子有什么学校的事,都是她在操心,这么多年也确实很辛苦她。
    有一些事她也是一样,家里不告诉我,尤其是父母那边,她的父母,包括我的父母,尤其父母年纪大了,对他们赡养这方面,知道我家需要什么,她从来没有怠慢的。
    平时从精神上她也是很支持,飞行的时候,知道是第二天飞行,一般回家她都不让我干活,从来不让我做饭,我休息的时候回去吃饭,说你可以洗洗碗。如果第二天飞行,晚上在家吃饭,她都不让我洗碗,所有的家务都弄好,都不让我做。
 
试飞员梁万俊:生死八分钟,惊天一落
梁万俊(右二)接受记者采访
    确实那个也是我飞行30多年遇到的最大的特殊情况,油箱漏油了。整个从发现到漏光4分钟,飞机距机场21.2公里,当时高度还有4千8百多,然后发动机停车。停了以后当时在我的那个位置上,因为能见度比较好,我能看见跑道。能看到跑道我当时心里边底气就比较足一点,所以当时就选择迫降而没有选择跳伞。
    我说试飞员遇到这种情况如果惊慌了,那你就永远成不了试飞员了,因为对试飞员的要求就是你越遇到特殊情况的时候越要保持清醒头脑,越要沉着冷静,因为你考虑的不是这个问题给你个人带来什么后果,你是要考虑这个问题处置不好了对整个飞机带来什么后果。
(央广记者周彬、朱江、董睿,实习记者王磊)
纪实春秋
8月1日起播出
首播:7:00—8:00
重播:21:00—22:00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娱乐广播
编辑: 李雅男

《纪实春秋》8月1号开始播出长篇纪实文学《试飞英雄》

记录直面生死、豪情盖天的铁血精英,唱响强国强军的时代礼赞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