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拉萨农牧区:产业撑起乡村振兴一片天

2018-07-26 13:43:00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原标题:拉萨农牧区产业发展:产业撑起乡村振兴一片天 

  导读: 

  农牧区要振兴,产业是关键。如何实现产业兴旺发达,真正让农牧民富裕起来,是拉萨市上下一直积极探索、着力解决的重点课题。 

  近年来,拉萨市突出守护好最后一方净土理念,着力实施净土健康产业;突出提档升级,着力推动传统优势产业重焕生机;突出传统历史,着力发展文化旅游业……一个个充满希望的产业,正为拉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破题。而与此相伴的是,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思想活了、干劲足了、钱包也鼓了。 

  绿色产业发展旺 

  2013年9月,拉萨市依托高原水质、土壤、空气、人文环境“四不污染”的独特优势,大力发展净土健康产业。经过五年来的强力推进,“净土”一词从不为世人所知到深入人心,它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还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净土”的发展,究竟会对一个地区产生怎样的影响?曲水县才纳乡给出了最真切的回答——这个曾经曲水最穷的乡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乡。对于曾经的长期贫穷,到如今用较短时间变得富裕起来,才纳乡三组59岁的拉巴卓玛对此感觉有些“梦幻”,幸福的泪光中映照着不堪回首的贫穷日子。 

  记者见到拉巴卓玛时,她正在才纳净土健康产业示范园给雪桃树苗铺设地膜、清除地里的杂草。拉巴卓玛告诉记者,以前家里主要的收入靠种植青稞、油菜和土豆等,遇到好年景,收入还算凑合,遇到差年景,就会入不敷出,这种靠天吃饭的日子总让她感觉没有保障。2013年,拉巴卓玛将自家的一部分土地流转给才纳净土健康产业示范园获取土地租金,另一部分土地自己种些青稞作为口粮,农闲时她就来示范园上班,工资按天计算,每天一百元,一年下来,不算土地租金收入,光是在示范园工作,就有八、九千元的现金收入。拉巴卓玛给记者认真地算起了经济账,笑称:“很划得来,要是像以前在地里不停地干,辛苦不说,哪有这么多的收入!如今,在自家门口上班,不辛苦,收入还不错,自己也算半个产业工人了!” 

  数据显示,在示范园区的带动下,周边249户300余名群众年均增收达15000元。2017年,整个曲水县净土健康产业就实现产值达15亿元,一大批农牧民群众因此受益。 

  特色产业富乡村 

  作为拉萨市唯一的纯牧业县,当雄在发展特色畜牧业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当雄县宁中乡堆灵村牧民曲嘎带着记者来到他的家庭牧场,指着身旁悠然自得的牦牛介绍道:“根据政府倡导的牦牛养殖方式,每头牦牛都有‘身份证’,消费者可以随时追溯肉的来源,查验肉的品质,这不仅增加了我们的销售收入,消费者也买得更加放心。” 

  记者看到,曲嘎家的牧场里,牛棚、饲槽、饲草库、防疫室、水井等设施一应俱全。幸福的笑容洋溢在曲嘎的脸上,他笑称:“这是我的全部家当,也是我过上小康生活的保障!” 

  有了“身份证”的牦牛肉自上市以来,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今年4月15日,当雄县正式启动了“牦牛产业万户脱贫致富项目”,项目计划投资10亿元,解决就业1000人,辐射带动牧区10000户家庭,致力于发展西藏牦牛现代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美丽山水人气旺 

  在位于拉萨河畔、拉贡高速公路旁的达东村,近年来在生态优势和山地资源上做足了文章,他们利用离拉萨近的区位优势,把整个村庄变成旅游景点——村就是景,景就是村。这对于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218户822名村民来说,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近几年村里的巨大变化——自产自销的酸奶,在自家门口就“一扫而光”,不再愁销路;家里的旱厕全都改成了水冲式厕所,不再招蚊虫;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不再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 

  记者驱车来到达东村采访时,正值林卡郊游的好时节,三面环山的达东村山体翠绿,村里绿树成荫,溪水淙淙,一幢幢洁白的民房掩映在青山翠绿中,确实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达东村村民仁增的危房和村里其他7户群众一起,在旅游项目中得以改造重建。仁增说,自从发展乡村旅游后,村里越变越漂亮,他也不用那么劳累了。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的仁增,现在在村里当保安,每个月有固定收入,在自家门口还能向游客出售自家农产品。 

  今年65岁的格桑罗布,是达东村的牧业大户,有牲畜20头,去年他在村里卖酸奶,光这一项就为他家增收了6万多元现金。格桑罗布指着自家刚产的酸奶告诉记者:“以前要坐车到拉萨去才能卖出去,费时费力不说,有时还担心量多不好卖,现在村里就是一个大市场!”

编辑: 刘拓

拉萨农牧区:产业撑起乡村振兴一片天

农牧区要振兴,产业是关键。如何实现产业兴旺发达,真正让农牧民富裕起来,是拉萨市上下一直积极探索、着力解决的重点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