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丰收节遇采摘节 600年古枣园做出新文章

2018-09-29 10:06:00来源:天津日报

  又到一年丰收季。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农民们在收获辛苦劳作的成果时,还迎来了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大伙儿的脸上都乐开了花。

  昨天一早,记者开车前往滨海新区太平镇崔庄皇家枣园。这两天,园子里15万公斤冬枣熟了,枣农们正忙着为即将举行的第九届冬枣采摘节做准备。上午9时20分记者进入崔庄,高约10米、宽约12米的牌楼上镌刻着的四个金色大字格外醒目:“皇家冬枣”。再往里走,一排排古香古色的四合院建筑别具一格,村中的影壁上印有“凤栖崔庄,冬枣飘香”的字样。到枣园门口,只见三三两两裹着头巾的枣农们在插采摘节的道旗、整理着供采摘用的纸盒……虽然他们手里的活儿多,却是一脸喜色,见记者走来,赶忙热情搭话:“欢迎来我们枣园啊!”“这里都是好几百年的树呢,今年结了好多枣,快尝尝。”

  皇家枣园总经理徐林成带着记者进入枣园,迎面看到的是一棵“重点保护树种”,标识牌上注明了种植时间是1406年,距今已有612年。徐林成告诉记者,崔庄1424年建村,这里的枣树有几百年历史了,它们可是崔庄人的“镇村之宝”。据记载,明朝万历皇帝巡游途中曾在崔庄尝过冬枣,觉得枣味独特,便下令在此修建“御枣园”,专供御用,“皇家枣园”由此得名,冬枣也一度成为皇宫中的贡品。“枣园占地1500亩,其中,900多亩是明朝留下来的,600年以上的枣树有168棵,400年以上的有3200多棵,100年以上的有1300多棵,我们这儿是全国成片规模最大、保留最完整的古冬枣林,现在已经被列入天津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的项目,你瞧这石碑上也有记录。”徐林成一边介绍,一边示意记者看碑上刻的农业部命名的“天津滨海崔庄古冬枣园”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字样。

  采访中,徐林成告诉记者,10多年前崔庄土地流转后,全村168户人家全都开始承包保护古枣树、种植新枣树。其间,为了扩大冬枣销量、提高崔庄知名度,他们先把“崔庄冬枣”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接着又建起农家院、古戏楼、博物馆,开发冬枣文化旅游资源,规划采摘、参观等观光路线,办冬枣采摘节。“你看现在都办到第九届了,来观光、采摘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算过,光农家院这一项,今年日均住宿就有100人,比去年翻了一番,一年里各时段都有人来。总的来说,全村围绕冬枣做‘文章’的收入加起来一年能超过200多万元,枣树可是我们的支柱产业。”徐林成说。

  今年72岁的枣农于桂新大爷对记者说:“我们家包了百十来棵树,一年能产1500多公斤枣,收入3万多块钱,再加上我平时也管着皇家枣园的活儿,村里一个月还能给我2000多块钱,这样算下来,我一年能挣5万多块钱,太知足了!”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本届冬枣节将持续一个月,其间有采摘、农家乐旅游、民俗文艺演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采摘活动部分,崔庄开放400年至600年树龄的古枣园,供游客采摘,占地约500亩,采摘价格是每公斤40元,游客进园前先领取一个2.5公斤装的纸盒,装满后,出园计价。除了来现场,今年,崔庄继续与顺丰合作开展网络销售、物流配送,人们还可以从网上订购冬枣。

  值得一提的是,为让更多人知道古树、共同参与保护古树,今年,崔庄还新添了“亲亲田园”项目。负责人葛慧说:“我们在皇家枣园旁边开辟了60亩地,游客可以从采摘节开始认养5厘米粗、2年树龄的小冬枣树,自己给树命名,费用是第一年交100块钱,以后每年交50块钱,然后所有养护的事都由我们负责,等枣结果时我们会通知认养人来采摘,或者我们摘后快递到家。”不仅如此,由于每棵树占地8平方米左右,因此枣树下还可以种植一些蔬菜。(记者 王睿)

编辑: 刘阳

丰收节遇采摘节 600年古枣园做出新文章

又到一年丰收季。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农民们在收获辛苦劳作的成果时,还迎来了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大伙儿的脸上都乐开了花。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