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回归民间的哲学

2018-07-27 15:17:00来源:天津日报

  哲学似乎是一门深奥、玄秘的学问,近年来在人们视野中渐被淡化,离百姓也越来越远。上世纪50年代读到艾思奇的《大众哲学》,知道哲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他在书中说:“哲学就在人的生活中,每人都有他自己的哲学,本没有什么神秘的,不过因为多数的哲学家都是用高深的词句来谈哲理,所以使一般人反而糊涂起来,以为哲学太艰深难解了,没有方法可以和它接近。这种错误的观念,似不能不说是由过去谈哲学的人造成的。”如今有一种怪现象,把一件简单的事,说得云山雾罩,再夹杂几句洋泾浜英语,就显得很有学问,高深莫测。而把尖端的科学道理,用通俗易懂的话讲解出来,让人一听就明白,反而被认为是浅白低俗。哲学之所以腾空升天,远离百姓,可能就有这个因素。

  从一篇资料中得知,法国有的地方普通高考,先考哲学,后考语文、数学。因为考哲学是考如何思想。培养教师首先是培养思想传承者,其次才是技能教育者。茅盾文学奖得主、作家刘震云坚信:艺术创作者最终较量的,一定是哲学和思想的力量,而不是技术层面。而我们在教育中,则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轻视思想文明、独立思考的能力。当然,哲学教育不仅在课堂上,在社会上也应当普及,使人们认清思维与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以指导实践,分清是非,提高认识事物本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此我想起五十多年前出版的两本薄薄的小册子,书名是《说水浒·讲哲学》《说三国·讲哲学》。我找出这两本纸质粗糙、文字密集、装订简陋的小书翻看,虽然带有那个特殊年代的烙印,但在形式上确实对普及哲学起过不容忽视的作用。

  如《说水浒·讲哲学》目录中的“三打祝家庄──谈谈调查研究”“黑旋风为什么斗不过浪里白条──谈谈事物的条件”“逼上梁山──谈谈物极必反”。《说三国·讲哲学》中的“诸葛亮隆中献策──从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借东风──认识规律、运用规律”“空城计──具体矛盾要具体解决”“马谡拒谏失街亭──教条主义者的下场”等。从人们喜闻乐见的具体生动事件中,抽象出带有普遍规律的哲理,再用于指导实践。抄下这些目录,就是想介绍我们平时耳熟能详的故事中,竟然还有哲学。

  哲学历来被误认为是神秘的玄学。那些长句子的、听不懂的概念,和深奥费解的专业术语,确实让人望而生畏。所以多年来,我国的哲学研究与普及常被冷落。如今在新时期的文明建设中,提出重视哲学问题,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如果哲学只在学院和讲坛上讨论而远离广大人群,就起不到其应有的作用。让哲学回到人民群众中来,用正确的思想指导工作、生活,是提升软实力的有效方法。从纷乱、无序、纠结、忽悠中,上升到哲理境界,向秩序、和谐、真实、顺畅之路迈进一步。(作者李凯源)

编辑: 苏平

回归民间的哲学

哲学似乎是一门深奥、玄秘的学问,近年来在人们视野中渐被淡化,离百姓也越来越远。上世纪50年代读到艾思奇的《大众哲学》,知道哲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他在书中说:“哲学就在人的生活中,每人都有他自己的哲学,本没有什么神秘的,不过因为多数的哲学家都是用高深的词句来谈哲理,所以使一般人反而糊涂起来,以为哲学太艰深难解了,没有方法可以和它接近。这种错误的观念,似不能不说是由过去谈哲学的人造成的。”如今有一种怪现象,把一件简单的事,说得云山雾罩,再夹杂几句洋泾浜英语,就显得很有学问,高深莫测。而把尖端的科学道理,用通俗易懂的话讲解出来,让人一听就明白,反而被认为是浅白低俗。哲学之所以腾空升天,远离百姓,可能就有这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