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科技频道 > 互联网

央广网

BAT为何都瞄准“消费金融”

2015-07-31 08:28:00 来源:大河网

  [互联网睿思]互联网巨头正成为消费者行为数据的金主,如何让这些数据发挥更大的效力是一个热门话题。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的2014-2015年,BAT三大互联网巨头都先后推出了所谓的“新型消费金融”模式,借助调整供货商资金周转期限、消费同时投资等方式,推出一系列消费金融产品,掘金势头锐不可当。

  所谓的消费金融,指向各阶层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金融服务方式。传统金融业的消费金融产品包括了银行的消费金融贷款及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分期,到了互联网金融时代,消费金融的产品则延伸至P2P平台的信用贷款,以及京东、阿里等互联网巨头推出的消费金融产品如“白条”和“花呗”。

  为什么消费金融会成为BAT都看中的一个市场?

  首先,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说,提振消费、拉动经济是当前经济发展最为急需的。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4年消费对我国GDP增长贡献率达50.2%。在外贸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未来几年居民消费对GDP的拉动作用将日益重要,经济结构转型,由原来投资、出口驱动转向消费驱动的新经济态势。但另一方面,传统金融机构个人消费信贷产品模式单一,覆盖人群低,以及企业信贷模式占据主流的观念,又成为了制约消费升级的因素之一。

  而这无疑给BAT这类互联网企业打开了缺口。因为互联网企业最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屌丝”群体,这个群体人数众多,但又并非银行消费金融产品的覆盖对象。在这个大背景下,BAT如依靠行为数据精准把握这一广大群体的消费需求和还款能力,推出全新的消费金融产品,就能有效刺激消费,符合转型主流,同时也能反过来刺激自身平台的业务流量,相辅相成。

  其次,多元化的个人消费场景需求是一块尚待开采的富矿,消费金融并不是购物信贷那么简单。以阿里和京东为例,他们以电商购物场景为基础探路消费金融,借助购物交易记录以及其他支付数据,推出阿里“花呗”和京东“白条”这类“先消费再支付”的消费金融产品,培养和改变用户的花钱习惯。

  但一个人的消费场景是多元化的,除了购物场景,还可能涉及教育支付、旅游支付、大宗物件(汽车、房屋)支付场景等等。在先消费再支付的习惯养成后,场景拓展就是顺势而为。因此BAT都已经推出了脱离购物场景之外的消费金融产品,比如阿里推出了与芝麻信用挂钩的“借呗”,腾讯在Q Q钱包中推出微粒贷申请入口,百度旗下的百度有钱接入教育、旅游、生活服务等多个领域,以期望分一杯羹。

编辑:王蕊

关键词:金融产品;BAT;消费升级;消费贷款;白条

说两句

参与讨论

我想说

编辑推荐

视觉焦点

推荐视频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