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传统休闲业该走向何方

2017-03-10 10:58:00来源:西安日报

  曾经火爆的KTV如今生意举步维艰。 (记者 雷伟东 摄)

  西安日报讯(记者裴磊) “最近正在打听有人盘店没。”听记者问起KTV最近生意怎么样?纬二街附近一家KTV的老板陈阿亮语气颇为无奈地说。虽然这两年店里生意一直不怎么景气,但让他最终下定决心的还是儿子,“过年我给了他一张店里的VIP卡,让他带朋友去玩。他竟然很不屑地说现在谁还去KTV唱歌。”

  与此同时,一种新的KTV却得到了90后的追捧……

  倒闭与火爆并存的休闲消费

  陈阿亮是2009年加盟某KTV品牌的,“那次是福建老家来了几个战友,大家吃完饭去唱歌。”在西安做了多年茶叶生意的他说,那是第一次感觉到KTV在西安的火爆,“我们晚上10点多到店里,竟然还有不少年轻人在排队。”

  于是他的KTV开业了。他至今依然记得最初几年的火爆。“那时候团购刚出现,只要比店面价便宜点,团购就能多到来不及接单。”他说甚至连本来只为打扫卫生才开门的上午场都能接不少团购的单子。

  但遗憾的是,那轮巅峰却被业内视为西安KTV整个行业的“落日余晖”。亏本、出让、转租、倒闭成了现在大家对整个行业的认识。钱柜、好乐迪、夏绿地……一众西安消费者耳熟能详的KTV品牌纷纷在近几年退出市场。而这还只是西安消遣休闲经济“退潮”者之一,此前也曾流行一时的酒吧、水吧、陶吧、个体咖啡馆等,在记者近期的走访中也大都惨淡经营,甚至销声匿迹。

  不过,就在陈阿亮和他的同行们惨淡经营的同时,消费者却在一种新的KTV门口再次排起了队。

  记者探访发现,这样的KTV并不符合人们对其的既有概念。因为一个“电话亭”大小的地方就是一个包间。顾客通过现金或者手机支付换取支付币后,便可在自己的包间里唱歌给自己听。除了和专业录音棚一样需要戴耳机之外,找歌、演唱这都与传统KTV差不多。而关键的不同在于这种新的KTV让消费者多了插图、编辑文字录制自己专辑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将录制好的歌曲上传到自己的手机上。

  “没人和我抢麦,还可以把自己唱的歌发到朋友圈。”一位在南二环这家店附近上大学的小杜在排队时告诉记者,她觉得一群人去KTV,“别人点的歌我又不喜欢听,而且他们确实唱得很难听”,所以并不喜欢去。

  虽然不愿去KTV,但小杜并非没有唱歌的兴趣,她还认为自己唱得很好听。于是这种既能满足自己唱爽又能分享给朋友的KTV迅速俘获了小杜。虽然算起来在这唱歌的价格要远高于有团购的传统KTV,但她说已经来了十几次了。

  而这并非是小杜一人的选择,在同类KTV的团购用户点评下就留下了“太好玩啦”,“还没唱够就没时间了,下次还会去玩”,“好玩得不行啊、根本停不下来”等颇具90后网络行文特征的评论。

  主动迎合却招揽不来的消费者

  为何传统KTV、酒吧等门可罗雀,惨淡经营?市场饱和,租金、人员等成本上涨,价格战,三公消费被控制……愿意接受采访的业主们给出了众多原因。不过这些似乎都是近年来中国每个产业都遇到的困境,但并非行行倒闭。

  “最主要的还是抓不住主力消费者。”师涛虽已改行,但他依然对干了10年的KTV、酒吧十分了解。“以KTV为例,以前消费人群主要是三类,大学及毕业五年之内的年轻人;商务招待;40岁以上的个人消费。”在师涛看来,这三类消费者现在都没了。

  “个人消费本来就不占主流,现在他们大多都看孙子去了。商务招待,是单个消费能力最高的,但现在不仅三公消费被控制了,甚至私营老板想请人,人家避嫌还来不及呢。”

  “最主要的还是年轻人不来了。”师涛说以前虽然这个消费群体每包“最多买几打啤酒和一些简餐。”但人数众多足以弥补单个包间的消费能力不足。“现在呢?80后的消费热情已经过去了,90后却对一群人来唱歌没兴趣。主力消费者没有了,店还咋开?”

  据记者了解,为了迎合主力消费者的喜好,打折促销、提升服务、主题包间、跨界经营……我市的休闲娱乐业这些年的尝试和改变并非不多,但效果寥寥。“我连儿子都叫不来,哪还吸引得了消费者?”陈阿亮的回答不无苦涩。

  客户年龄和消费习惯悄然变化

  年轻人是消遣休闲的主流消费人群,他们的消费习惯真的变化了吗?

  “确实我都好几年没去酒吧、KTV了。”当记者询问1986年出生的谢鑫时,他想了一会才回答。据他回忆从上大学到结婚的十来年里,过生日、同学聚会、家人聚会、公司活动等首选的消费流程便是吃完饭去唱歌,而2014年最后一次去过KTV之后,谢鑫一边是日益繁重的工作和加不完的班,一边是结婚生子一堆家事,“现在哥们能聚到一起都很难了,因为大家情况都差不多。”没了聚会,自然想不起来再去KTV。

  而1994年出生的杨子轩则从来没喜欢过这些休闲方式,“一群人抢一个麦,多无聊。”所以他选择在手机下载个唱歌APP,自己唱给自己听;“酒好苦的,不明白他们干嘛要喝酒。”所以他只喝可乐等软饮,嘈杂的酒吧自然也不喜欢……而他最喜欢的消遣方式,便是“宅在家里上网。”

  其实,杨子轩的反应并非个案。根据此前北京大学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与网易联合发布的《90后: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报告显示,90后对于休闲娱乐的选择最高的是“宅家上网”,此后依次是听音乐、看视频、睡觉、看电视、玩游戏。

  即便出趟门,他们选择的前三位也是朋友聚会、逛商场和看电影。选择去KTV的只有21.7%,而去酒吧的更是以3.4%的比例垫底。这一点无论是以“95前后”为界限的年龄分类还是性别分类,都无大的变化。而在分地区比较重,西北地区90后最喜爱的休闲娱乐方式则是玩游戏,高达45.8%。

  适应消费者 变化者依然受追捧

  这份《报告》师涛和陈阿亮都没有看过,但90后对去KTV没兴趣的判断两人却出奇一致。除了对消费者的注意外,这个结论也来自他们对弟弟和儿子这样身边人的观察。“我弟1993出生的,上学时有时我叫去唱歌还去,现在每天下班就是待在家里打游戏。”不合群、不爱社交、朋友少……对于这个现在和他同住的弟弟,师涛的吐槽不少。

  虽然在吐槽,但在这行干了十年的师涛依然想在“找到消费者”后再开始自己的创业。经过详细考察后,他觉得,不仅是“电话亭”式的个人KTV比较火爆,私人影院、单人桌游、轰趴馆等以个人、小众兴趣为特色的新型消遣休闲模式都赢得了不少西安90后消费群的欢迎。

  “我反思,以前玩的地方都是针对一群人的。一群人来KTV唱歌,一群人来酒吧喝酒。你要是一个人去都觉得别扭。”师涛说现在他算明白了,“既然现在的消费者不愿意一群人玩,我们改变不了消费者就要适应消费者。”(应受访者要求,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编辑: 刘晓花
关键词: KTV;1986年;休闲业;休闲消费;休闲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