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西安市“三小”食品加工店依然存在脏乱差

2017-02-28 10:18:00来源:陕西日报

    小吃摊市场:脏乱但又火爆着

    陕西日报讯(记者 高振博 实习生 高玉蓉)2月26日中午12点,西安市建国门综合市场的小吃摊点人声鼎沸:“老板,给我炒个葱花鸡蛋炒米,少辣”;“老板,这边一碗馄饨”;“老周,一个炒面,麻烦一会儿给我送过来”……

  记者注意到,这里有将近20个摊位,几乎每个摊位前的桌子都是满座,有的甚至还在摊位前排起了队。在一家卖炒米的摊位旁,记者发现,由于地方有限,摊主就将各种稀饭分装在摊位外面摆放的4个圆桶内,也没有盖子;圆桶外面布满一层油污,炒米饭的锅把手也是油腻腻的。

  相比炒米摊的卫生状况,一处卖油条、油饼的摊位更是难以入眼。只见这名摊主一边不戴口罩大声和旁边的人说话,一边竟用接钱的手直接给顾客炸油条。记者看到,摊主接过钱后塞进口袋,接着就用手直接从桌子上拿起面揉了两下,拉长,放进油锅。随后,摊主又接过了一个顾客递来的钱,刚刚还和面的手,又开始掏钱找零。

  记者看到,这里的店铺由钢棚搭建,里面狭小昏暗。市场上集中摆的十来张桌子上、地面上,卫生纸随意扔,各种油渍、污渍也随处可见。好几个摊位前还摆放着油腻不堪的泔水桶。但在每一家摊位沾满污渍的墙上或玻璃窗上,都会贴着一张《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承诺书》,落款是摊主的签名。这封承诺书在周围一片杂乱不堪的环境中显得格格不入。

  监管条例:挂着但又悬空着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俗称“三小”,一直是食品安全监管领域老大难的问题。2015年10月1日,新《食品安全法》正式施行,围绕新《食品安全法》出台,陕西在同年7月30日就通过了相应的“三小条例”管理法规。2016年1月1日,法规正式实施,我省将涉及30万左右的“三小”从业人员纳入监管范围。

  但法规既然实施已一年之久,相关标语和条例也都张贴到这些地方,为何“三小”还有如此多乱象?

  当记者问及相关监管部门的检查情况时,一卖炒饭的摊主道:“去年搞文明城市时查了几次;就算来查,只要有三证:工商许可证、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戴上帽子和手套就行了。”老板边炒饭边说:“来我们这边吃饭的基本就是附近小区的居民,旁边市场里的摊贩老板,以及来买菜的人;他们都图个方便,谁在意这些东西;再说我们这边从业人员流动性大,本身又是小本买卖,不管卫生不卫生,只要有钱挣,有人吃就行了。”

  消费者:嫌弃但又喜爱着

    “我喜欢吃洒金桥里的一家蒸饺,一到下午过后,那外面的几张大圆桌子就挤满了人,都是那儿的老常客;但就在这家蒸饺店对面,有一家卖水泥的,有时我们正吃着,拉水泥的车就过来装卸货,尘土飞得到处是;虽然吃得让人难受,但还老想着跑去吃那么一回。”家住莲湖区北大街的80后小杨说道。

  “在五星街十字那块,每天都有一个在三轮车上卖臭豆腐的小吃摊,摊主和他老婆在那儿附近开了两个摊子,都卖了十几年了,每天吃的人络绎不绝。不管春夏秋冬,每天都卖到晚上11点多才收摊。我就是那儿的常客,虽然冬天的晚上重重的雾霾环绕在豆腐摊旁边,夏天扫地的尘土包围着它,但比起一个个装潢精美的臭豆腐店,我还是更爱这一家豆腐摊的味道。”90后的小高对记者说。

  记者不禁感叹,美味和卫生难道真的不能兼得?脏、乱、差难道就该是小吃摊的“标配”?整治“三小”的政策怎样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编辑: 刘晓花
关键词: 三小;标配;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承诺书;炒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