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首次“出海”!《犹太人在上海》明年将登陆百老汇剧院

2018-07-18 12:56:00来源:解放网
  由上海出品的原创音乐剧 《犹太人在上海》,明年将登陆百老汇剧院。应对方要求,《犹太人在上海》上演之时将更名为《微光》。导演徐俊笑言,希望这部剧也能像一道“微光”,让全世界看到更多的中国原创音乐剧,尤其是上海优质文化品牌的风采,这比“首次出海”具有更重要、也更深远的意义。
  是的,只要有亮,“微光”不微。
  要知道,2002年音乐剧《悲惨世界》在上海大剧院上演之前,全中国的普通观众都不清楚“音乐剧”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悲惨世界》刚开始的几场票房因此并不理想,以至于很多的大剧院工作人员,都自掏腰包购票表示支持。
  不过,正是这部让上海大剧院亏本的《悲惨世界》,以一道“微光”,为上海乃至中国观众打开了一扇走进剧场、领略雄伟壮丽的大门。之后,经典的《猫》《剧院魅影》来了,另类的《摇滚莫扎特》《长靴皇后》也来了。
  有纽约百老汇、伦敦西区的成功在前,再加上音乐剧在中国已经表现出的强大市场潜力,上海正从毫无争议的音乐剧国内第一“码头”向“源头”迈进,因此新闻晨报·周到打响上海品牌全球融合采访,首站就选择了纽约百老汇。
  从走访百老汇剧院的制作方、运营方,再到深入上海本地剧院、演出行业协会、海外原版引进方、原创音乐剧演出机构、音乐剧导演,新闻晨报·周到试图以音乐剧作为样本,探究上海在打响文化品牌道路上的优势和困境,以及要破解这些困境,上海和上海的文艺工作者可以学些什么,需要追些什么,必须改些什么。
  而在每一场采访接近尾声的时候,所有的受访者都不约而同地将重点放在“人”上面。
  所谓的“人”,可想而知首先是包括音乐剧从业人员在内的所有文艺工作者,他们的学习、创新能力和敬业、专业素质,他们的服务意识和大局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能推出什么样的作品。在这方面,市场和时间,都是最好的检验标准。
  在行业之外,受访者还特别提及,上海在打响文化品牌的同时,还应当致力于推广文化生活理念,唤起全民对包括文化生活在内的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之心,以及积极实践的活力,这是对文艺工作的另一种支持。
  只要有亮,有热,“微光”不微。
  时至今日,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书展、上海国际艺术节等上海年度文化盛事,都已经成为点亮上海市民文化娱乐生活的巨大光源,吸引了长三角、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的观众慕名而来,为上海打造亚洲演艺之都提供了强有力的助推。
  正如上海大剧院总经理张笑丁所说:“当我知道上海又开了一家新书店,或者又开了一家博物馆的时候,我都觉得挺高兴的。不仅是为市民,为上海,也为了我们自己。因为我知道,那些愿意进书店、进博物馆的人,都是上海大剧院潜在的观众。这些文化类的东西一定是触类旁通的,都是在为上海构建一个更美好、更高品质的文化生活环境。”
  当然,对标纽约或者伦敦,我们愿意承认,上海受众对文化和文化产品的重视程度,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新闻晨报·周到记者也很愿意分享一下,此次纽约之行印象最深刻的一件小事——
  7月2日上午,在纽约时代广场台阶最高处架三脚架拍视频的时候,新闻晨报·周到记者被一个高而胖的警察以有安全隐患为由赶了下来,只能在时代广场两侧拍一点视频。
  这时,一个兴奋的声音闯进了耳朵:哇,华为P20!
  回头一看,是一位年轻帅哥。打听下来原来是售票亭TKTS的工作人员戈林。戈林请求试一下记者的手机。接过去后他就开始自拍,然后对镜头和拍摄效果赞不绝口。“太贵了,(在美国卖)800多美金,我买不起。”
  但随后被问到当天能买到的《剧院魅影》的最低票价时,戈林回答:“109美金,已经很便宜了。”
  “所以你觉得花800美金买手机算很贵,花109美金买音乐剧票算很便宜?”
  戈林显然从来没这么做过比较,愣了一下,“我买不起P20,但一年内必须要看好几场音乐剧,我是音乐剧超级粉丝。当然,我也是华为粉……”
  看10部音乐剧,比买一部高配置的手机重要,这是戈林的选择。
  我们不知道在美国有多少年轻人会做出这样的选择,但我们希望,在中国、在上海,愿意这样选择、愿意放下手机,走进剧场、走进书店、走进博物馆的年轻人,越多越好。
  我们每个普通人,首先当然都是“上海文化”的受众——我们享受每一场演出、每一个展览、每一次阅读体验; 同时我们应该而且完全可以成为“上海文化”的共同建设者,如果我们在观演时懂得秩序和喝彩,在参展时学会等待和欣赏,在阅读时愿意静心和分享,那么,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在为上海文化品牌建设贡献“微光”。
  新闻晨报·周到此次的全球融合报道,其实也是这众多“微光”中的一束。
  但只要有亮、有热、有能,那么,我们坚信,“微光”不微。
编辑: 林馥榆

《犹太人在上海》明年将登陆百老汇剧院

由上海出品的原创音乐剧 《犹太人在上海》,明年将登陆百老汇剧院。应对方要求,《犹太人在上海》上演之时将更名为《微光》。导演徐俊笑言,希望这部剧也能像一道“微光”,让全世界看到更多的中国原创音乐剧,尤其是上海优质文化品牌的风采,这比“首次出海”具有更重要、也更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