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上海:深化“零起点”“等第制” 小学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试点促小幼衔接

2018-08-30 22:29: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上海8月30日消息(记者吴善阳 唐奇云)2013年以来,上海在小学阶段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俗称“零起点”和“等第制”),在语、数、英等学科强调不追赶进度、不增加难度,因材施教,关注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培养,并运用等第评价激励和促进学生快乐成长。作为“零起点”和“等第制”的拓展和深化,2017年11月以来,上海在16所小学(每区1所)先行试点小学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采用体验、探究、游戏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丰富的课程体验和活动经历,进一步促进小幼衔接,为学生健康全面成长打好基础。

  促进小幼衔接 关注儿童生活世界

  儿童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在游戏为主的活动中不断获取经验,进入小学,需要在观察、测量、画画、唱歌、实验、记录、表达等过程中扩展经验,促进观察、想象、审美等各种学习能力和品质的提升。小学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正是从学生生活出发选取主题,设计活动和学习任务,让学生在“玩玩做做”中学习,引领学生认识、发展自我,参与并融入社会,亲近并探索自然,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和交往习惯。

  据介绍,该课程目标包括“我与自己”“我与社会”“我与自然”三个维度,根据课程目标和学校特点,学校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主题、活动和学习任务,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采用多种活动形式帮助学生整体感受认识世界。比如,“我与自己”维度包括运动真快乐、我行我可以、保护我自己、男孩和女孩、保护小宝贝等主题,其中围绕主题“保护我自己”可以设计“消防小卫士”“交通小卫士”“遇到坏人怎么办”“校园安全小卫士”等活动,进而生成参观消防队、画逃生图、准备应急包、探究火的知识、检查学校灭火器、火警电话模拟、消防演习、逃生演练、模拟逃生、学做交警叔叔手势操、“班级安全规则我来定”等学习任务,通过参观、体验、游戏、绘画、情境模拟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课程评价可以应用活动记录、研讨式评价、展示性评价、成长档案袋等评价方法,开展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多元评价,创设丰富多元的活动内容与任务情境,鼓励和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对话、写作、表演、演讲、绘画、制作、实验等符合个性、彰显特长的表达表现方式。

  多元学习方式浸润 缓解家长学生适应焦虑

  据了解,16所试点小学依据《上海市小学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结合学校特点,精心编制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方案,进行实践探索,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案例。

  以普陀区新普陀小学为例,将校园中随处可见的“蒲公英”作为活动设计的主要元素,研发了“探寻点点”主题式综合活动。在“蒲公英之旅”活动中,学生完成三项任务:一是乐游校园,在教师指导下,用APP软件了解校园植物,制作“花语养护牌”,呵护绿色植物生长;二是情寄点点,学着用扭扭棒制作“闪亮蒲公英”,与伙伴合作设计装饰画,美化教室环境;三是成长心愿,制作“缤纷许愿瓶”,与未来的自己对话,写下自己成长的预定目标。教师在活动中给予学生指导、帮助与适时的评价,及时搜集学生参与活动和思考的轨迹,记录实践与体验的过程,保留学生的活动成果。

  “主题式综合活动这是对学科课程的有益补充,能够让孩子更好地养成校园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注重学习基础素养的培育。”在新普陀小学校长寿俊梅看来,这样的课程十分有助于缓解学生、特别是家长在校园适应过程中的焦虑,“小学入学后,家长关注更多的通常是孩子的学科学习,学校通过主题式活动,让多元的学习方式浸润在学习过程中,让家长更多关注到孩子的综合能力。”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上海市“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曾经的先行试点区,黄浦区又将率先在全区开展小学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试点,从今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围绕“办学生喜欢的学校”,基于小学生喜欢亲近大自然、喜欢动手做、喜欢运动、喜爱与小伙伴交流等实际需求,以“政府推动、项目引领、典型示范、整体推进”为工作策略,依托学区、集团和新优质学校集群的优势资源、社会场馆资源和社区文化资源,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该区还将创设各种交流展示和研修平台,促进经验案例分享和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上海市教委强调,小学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是当前深化“零起点”和“等第制”的重要举措,也是治理幼儿园“小学化”、促进小幼衔接的重要内容。小学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基于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相辅相成、相互支撑,让学生具备知识性学习和社会性成长“两条腿”走路的本领。小学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比评价结果更为重要,评价要更多强调过程性和多元化,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兴趣特长。小学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试点要促进师生之间、家校之间的良性互动,避免增加家长的负担,为课程试点和推进创造良好的生态。

    

  附:小学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先行试点学校名单

  上海市洋泾-菊园实验学校

  上海师范专科学校附属小学

  上海市静安区第二中心小学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小学

  上海市长宁区哈密路小学

  上海市普陀区新普陀小学

  上海市虹口区幸福四平实验小学

  上海市杨浦区齐齐哈尔路第一小学

  上海市宝山区第一中心小学

  上海市闵行区平阳小学

  上海市嘉定区第一中学附属小学

  上海市金山区松隐小学

  上海市松江区新闵小学

  上海市青浦区实验小学

  上海市奉贤区解放路小学

  上海市一师附小崇明区江帆小学

编辑: 林馥榆

上海深化小学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试点促小幼衔接

2013年以来,上海在小学阶段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俗称“零起点”和“等第制”),在语、数、英等学科强调不追赶进度、不增加难度,因材施教,关注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培养,并运用等第评价激励和促进学生快乐成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