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华东理工大学首届“励志计划”学子华丽转身

2018-06-29 20:40: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上海6月29日消息(记者唐奇云)“不挂科、英语要过四级、回家。”田恒在入读华东理工大学之初写下了这样的目标,而如今,他以专业总分第一的成绩保送到上海交通大学硕博连读。
  原来,四年前定下“低标准”的田恒与多数人相比,入学方式略有不同——2014年,华东理工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实施了农村学生单独招生的“励志计划”(高校专项计划),为促进入学机会公平、让更多勤奋好学的农村学子享受到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开辟了通道。这一年,有42名农村学子通过笔试和面试,在高考成绩达到当地理工类一本线后被华理正式录取,而田恒就是其中之一。
田恒
  “跟其他同学比,基础差,没信心。”虽然基础相对较弱,但在华理的四年间,“田恒们”非但没有掉队,还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毕业答卷:12人继续深造,20人直接工作,2人参与西部支教,1人参加“西部计划”,2人参军入伍归来。首批“励志计划”学子堪称实现“逆袭”。
  除了勤奋 没有捷径
  从“希望不挂科”到专业第一,田恒有什么学习秘诀?“除了勤奋,没有捷径。”说完这句话,田恒腼腆地笑了。
  田恒就读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刚入大学时,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等基础课都有些听不懂,而他的勤奋不仅是完成了从“不会学”到“会学习”的转变,逐步稳坐专业第一,更多的体现是自律和专注:大学四年,从未缺过一堂课;为了集中精力听清老师的授课内容,从未离开过教室前三排的“学霸区”;每天坚持课外学习两个小时以上,周末更长达五六个小时;每天早上6点多起床,为了保证充足的精力,甚至养成了在吵闹环境中入睡的习惯……
  如今,已被保送到上海交通大学的田恒并不觉得自己是“学霸”,反而对未来多了一份敬畏之心:“做科研是很磨人的过程,不确定的因素很多,但我会慢慢找方法。”
  像田恒一样,华理“励志计划”的首届毕业生都相信勤奋的力量:大学四年里,共有82人次获得优秀学生、国家励志奖学金等荣誉和奖励;在继续深造的学生中,7人以优异的成绩保研,5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考研成功;就业的学生中,1人被世界500强企业录用……
  敢于自立 必将自强
  在靳惠宇的奋斗目标里,有一条是“独立完成四年费用的积攒”。“学费是用助学贷款,生活费全部由我自理。”靳惠宇算了一笔账,通过勤工助学和暑期兼职,他大约挣下了4.2万元工资,加上助学金、奖学金,大学四年,没有花家里的一分钱。
  “励志计划”学子都来自边远、贫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压力是他们成长路上的一条拦路虎。为免除家庭贫困学生的后顾之忧,华理优先为他们提供勤工助学岗位,让学生“入校即上岗”。据华东理工大学学工部副部长崔姗姗介绍,首届“励志计划”学子中,有31人参加了勤工助学,靳惠宇就是其中的受益者。
首届雏雁俱乐部理事会成员(前排)
  如果说勤工助学使“励志计划”学子迈出自强第一步,2015年学校与企业合作成立的“上海医药雏雁励志明德俱乐部”则使他们更加自立,靳惠宇就是首批建设者。该平台通过组织开展学习交流会、礼仪培训、志愿义工服务、校企共建等活动,将“励志计划”学生聚在一起,凝结成一股力量。
  得到爱 也给予爱
  今年7月,方宏龙将作为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赴云南寻甸支教一年。从山里来,到山里去,他想将自己得到的爱,分享给更多的孩子。
方宏龙(左)和靳惠宇(右)
  初入大学,方宏龙曾无措和迷惘:陕西省的英语高考不考听力,但在华理,大学一开学就要进行“听说读写”全方位的英语测试;参加勤工助学和社团活动,却因为很少接触过办公自动化软件而无从下手……其实,不只方宏龙,这也是大部分“励志计划”学生的“痛点”。
  针对此,校方的学业帮扶有的放矢:提前一周入学,参加重点强化英语和计算机课程培训的学习辅导班;大学英语党支部“结对”帮扶,根据每个人特点,在听力训练、发音语调、语感的培养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一系列的帮扶,不但缓解了方宏龙他们的困扰,4名学生还辅修了第二专业并获得学位,其中,3人辅修英语专业、1人辅修计算机专业。
  报效桑梓 矢志不渝
  作为村里的第一个女大学生,来自云南寻甸县的杭天琳在四年前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成为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公务员,改变家乡状况,尽力让它进步、繁荣。
  为了实现目标,杭天琳四年来一直关注时政,并利用暑假到上海市徐汇区政府部门挂职学习;尽管具备工程管理和计算机双专业的竞争力,却一直与《行政能力测试》和《申论》“纠缠不休”。尽管公务员考试之路并不顺畅但不放弃努力的她终于收到了“大学生西部志愿者计划”伸来的橄榄枝。“如果被录用,也许不会分到寻甸,但能回到云南,就让我非常开心了。”杭天琳说道。
  “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在华东理工大学的舞台上,“励志计划”学子实现了自我、完成了蜕变。在今天(29日)举行的2018届毕业生毕业典礼后,这批“华理最年轻校友”的人生即将翻开新的篇章。
编辑: 林馥榆

华东理工大学首届“励志计划”学子华丽转身

“不挂科、英语要过四级、回家。”田恒在入读华东理工大学之初写下了这样的目标,而如今,他以专业总分第一的成绩保送到上海交通大学硕博连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