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两会”问计之四:全面深化医疗改革 如何破?

2018-01-25 22:03: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上海1月25日消息(记者王渝新 杨静 傅闻捷 唐奇云 林馥榆 韩晓余)医疗、教育、住房一直是历年来两会代表委员们关注的重点。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医改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上海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上海将进一步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继续实“1+1+1”签约服务机制,加强全科医生、护理人员、公共卫生人员队伍建设,让社区医院、家庭医生成为群众家门口的健康守护者。来自两会的代表委员为全面深化医疗改革建言献策。

  公共卫生在整个“大卫生”中比较冷门,容易被大家忽视。除了民众一般了解的儿童预防接种和传染病控制,很多人往往不知道疾控中心是干什么的。上海市人大代表、普陀区疾控中心主任张宇艳向记者表示,实际上,从一个人的出生到死亡面临的各种健康问题,都在疾控中心预防和控制的范围里面,可以说公共卫生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张宇艳代表说:“职业卫生、环境卫生、劳动卫生、学校卫生、营养卫生等五大卫生问题,都是与百姓生活非常密切相关的健康危害因素,对这些因素的监测和管理,对很多疾病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出生和死亡的信息收集统计,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平均寿命等卫生信息所阐述的,就是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健康指标。”

  为此,张宇艳代表积极呼吁加快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的培养,她向记者算了“一本账”,作为上海两个主要培养预防医学专业人才的高校,复旦和交大的公共卫生学院每年招收的学生在80-100人之间,其中只有20%-30%的本科毕业生会走上公共卫生工作岗位。“上海有一个‘十三五’的指标,要保证每万人口配置0.83个公共卫生人员,按此推断,到2020年上海需要配置20750个公共卫生专业人员,而现在仅达标16%。如果从外地高校招录,那么受到落户和生活成本的限制,很难‘留得住’。”

  关于医疗卫生人才的如何“留住”,同仁医院副院长杨军也提出了类似的窘境,“要将各区的影像中心下沉到只有单一放射科的社区,这不是做不到,但是那些毕业生到了社区就等于‘废掉了’,他们只能接触到最简单的设备,自身职业生涯缺少了上升平台。”

  上海在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方面,全科医生队伍的缺口仍然较大。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特别是全科医生、预防保健专业人员,普遍感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量大、压力大,上海政协委员、农工党上海市委副主委陈芳源建议,家庭医生团队除了全科医生还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预防保健专业人员。现有的全科医生“5+3”模式远远不能满足全科医生的需求,需要拓展全科医生培养的途径,比如采用高校“委培”模式集中“定向”培养社区全科医生,现阶段除了本科学历教育外也可以考虑“专科+规培”的模式,降低医学院校的门槛,加快全科医生队伍建设。针对社区预防保健人员的缺口,除了“专科”学历教育,可以考虑有护理人员“转岗培训”来解决。

  “上海在推行医养结合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仍然面临的不少问题。”上海政协委员、上海万里社区爱照护长者照护之家理事长丁勇向记者坦言,“比如基层护理站的专职护士数量偏少,忙不过来,能够及时提供服务项目有限。就像有些老人需要使用导尿管,但他的导尿管一个月才更换一次,很容易引起感染。因为行动不便,每次换导尿管都要自己到护理站去相对困难。而且护理站里面护士很少,不能完全及时顾及。其实,基层护理站的工资待遇都比医院高,为什么对专业护士来说不具有吸引力呢?更多原因是在于工作环境和晋升通道。在医院里面,护士有一定的晋升机制,可是基层护理站没有。”

  丁勇委员建议,是否之后的政策上面可以在基层护理站或者护理机构在医护人员的门槛、晋升通道等有些倾斜或细化,而且有相关的政策可以让基层护理站的专业护士更多参与到居家医护服务。

    上海市台联一份关于适当放宽台胞子女参加“上海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条件的提案也指出,建议放宽台胞申请子女办理医保的条件,将持有“上海市海外人才居住证”放宽为持有“台港澳人员就业证”,并参照“上海市居住证”的评分标准设置门槛。实现台胞“同城待遇”,帮助台胞更好融入上海,体现“两岸一家亲”理念。随着两岸交流越来越多,在上海和苏州一带,有近70万台胞,上海台联常务理事邱小圳委员向表示,台湾居民到这里来,想参加医疗保险的话,必须要有上海市海外人才居住证,海外人才居住证的要求相当高,需要高端人才,还有其他限制。因此邱小圳委员建议,希望台胞子女们能有比较合适他们需要的居民医疗保险。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两会期间,人工智能大数据在医疗健康方面的应用也受到了代表们的关注。上海市人大代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钱菊英告诉记者,怎样在医疗健康方面做好患者的信息隐私保护?包括卫生管理部门要上传的数据、医院与医院之间的互联互通、以及互联网医疗,钱菊英代表举例说:“就比如说现在检测心率、步数的可穿戴设备,还有在医院看病可以用手机支付获取个人信息,那么,很多病人的私密信息如何在大数据时代得到良好的应用、以及隐私保护,至少想呼吁大家从现在开始重视起来。”

  与之呼应的是,同为人大代表的上海市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发展总公司总经理助理沈寅,在谈到人工智能时同样提到,上海目前存在很多潜在的大量数据资源,沈寅代表说:“打个比方来说,政府是否能够把医疗数据资源收集起来,向相关企业实行有控制的分层开放。患者隐私当然要控制,但是你数据收集的成果可以向企业开放。那么这对于企业来说也能够大大降低发展成本,成为其最具竞争力的行业优势。”

  此外,在今年的两会上,不少代表指出,上海亚洲医学中心的建设离不开中医的力量助推。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谢春毅表示,中医作为国粹,在上海亚洲医学中心建设中也应有一席之地,发挥其重要作用。“上海亚洲医学中心城市的建设目标激励我们坚持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方向,做精做强中医事业。”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上海中医药研究院院长徐建光表示,亚洲医学中心的建设与健康中国战略、人类健康目标息息相关,“人类健康不仅仅是西医能做的,中医药在一些疾病的预防和疑难杂症的治疗及肿瘤康复等方面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帮助解决一些西医无法解决的问题。”徐建光说,“上海亚洲医学中心建设一定离不开中医,中医也正在获得全世界的认同。”

编辑: 韩晓余

“两会”问计:深化医疗改革 如何破?

医疗、教育、住房一直是历年来两会代表委员们关注的重点。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医改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上海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上海将进一步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继续实“1+1+1”签约服务机制,加强全科医生、护理人员、公共卫生人员队伍建设,让社区医院、家庭医生成为群众家门口的健康守护者。来自两会的代表委员为全面深化医疗改革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