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二级列表

“被诅咒名钻”成首届世博会焦点

中广网 2010-02-05

      

光明之山被镶嵌在伊丽莎白王太后王冠前方的十字架上

  早报世博记者 陶宁宁

  1851年伦敦世博会被许多人认为是一届工业展品盛会,但在艺术方面,它同样令人惊叹。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王冠上的著名钻石——光明之山,就在这届世博会上大放异彩。

  光明之山的英文名称为Koh-I-Noor,重105.6克拉(21.6克),无色,外形呈椭圆形,原产于印度戈尔康达,在世界著名钻石中排名第三十三位。它之所以能够成为伦敦世博会的焦点,不仅因其华丽的外表和闪烁的光芒,更因为有关这颗钻石的神秘诅咒。

  曾经流传着这样一段文字:“谁拥有它,谁就拥有整个世界;谁拥有它,谁就得承受它所带来的灾难。惟有上帝或一位女人拥有它,才不会承受任何惩罚。”这段文字说的就是钻石光明之山。事实上,它也确实成了血腥和死亡的祸根,有关光明之山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1304年,而700年来,许多曾经拥有它的君王都难以逃过被诅咒的厄运。

光明之山原形

  孔雀御座下的血腥

  在16世纪时,印度莫卧儿王朝的开创者巴卑尔得到了光明之山,他是第一个拥有这颗稀世珍宝的君王。对于巴卑尔来说,光明之山代表了无上的尊贵和财富,于是他将这颗钻石镶嵌在了象征权力的孔雀御座里。巴卑尔还骄傲地向世人宣布,自己成为这件无价之宝的主人,它相当于全世界所有人一天的口粮。

  的确,巴卑尔拥有了至高的权力,古老的诅咒却应验了灾难的降临,孔雀御座底下,一场篡位阴谋正在酝酿着。在巴卑儿得到光明之山后不久,他的亲生儿子便发动了政变,将生父送入监狱,自己坐上了孔雀御座。而巴卑尔也成了第一个惨遭光明之山诅咒的君王。

  历史的车轮飞速转动,转眼到了17世纪,此时莫卧儿王朝的第五代皇帝沙贾汗成为光明之山的新主人。历史的悲剧重现,一场场争夺权力的战斗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中上演。为了争夺王位,沙贾汗的十几个儿子不惜自相残杀。最后,其中一个儿子用沾满亲人鲜血的利刃将父亲沙贾汗赶下了孔雀御座。此后,这位失势的君王便一直被囚禁在莫卧儿王朝旧都阿格拉的皇宫“红堡”中,至死不见天日。

被重新切割过的光明之山

  惨剧缠绕波斯皇宫

  1738年,莫卧儿王朝的首都德里被波斯人纳迪尔沙阿占领,垂涎于光明之山的纳迪尔沙阿恨不能将整个莫卧儿皇宫翻个底朝天。尽管如此,他仍然没有找到这颗钻石,因为光明之山已经被莫卧儿皇帝穆罕默德沙阿藏了起来。

  有一天,穆罕默德沙阿的一个妃子悄悄向纳迪尔告密:“皇帝把他最珍贵的东西藏在了头巾里”。狡猾的纳迪尔立刻向穆罕默德提出按照当时的礼仪交换头巾,以此表达双方互结友好的意愿。成王败寇,此时的穆罕默德显然已经屈居人下,即使有着千万个不情愿,他也只好乖乖地当场解下头巾,双手奉上。

  当夜,心急如焚的纳迪尔打开头巾,终于看到了被莫卧儿王朝奉为国宝的那颗大钻石。当他把钻石高举过头时,一道绚丽的七彩光芒瞬间划过长空,纳迪尔情不自禁地赞美道:“Koh-I-Noor”(科-依-诺尔,波斯语中意为光明之山),光明之山这个名字从此流传。

  纳迪尔带着光明之山和它的诅咒回到了伊斯法罕城,传说除了光明之山外,他还把印度另外一颗名钻沙赫也掠到了波斯。纳迪尔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暴君,在伊斯法罕城中,杀害了许多无辜的人。在1747年,纳迪尔终于在睡梦中被仇敌暗杀。

  纳迪尔死后,他的继承人阿迪尔拥有了光明之山,从此一轮接一轮的死亡厄运笼罩在波斯皇宫。阿迪尔同样是个暴君,他被自己的兄弟废黜,而他的兄弟后来又被另一个兄弟废黜。手足相残的连环悲剧在皇室中接连上演,几乎每个君王都难以寿终正寝。

责编:朱虹 来源:腾讯世博

世博速览更多>>

1.jpg2010年上海世博会概况

时  间 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

地  点 上海市中心黄浦江两岸,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的滨江地区

主  题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副主题 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 城市经济的繁荣

城市科技的创新 城市社区的重塑

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目  标: 吸引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

中央台简介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版权声明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客服热线:010-86093114 400-668-0040 传真:010-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