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宁3月23日消息(记者 樊永涛)记者从青海省水利厅获悉,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以来,青海以“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为遵循,充分发挥河湖长制制度优势,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举全省之力守护好“中华水塔”。
清澈的黄河 (央广网记者 樊永涛 摄)
据了解,目前青海省河湖长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建立了省、市、县、乡、村五级河湖长组织体系,全省落实河湖长6723名,河湖管护员15980名,创新设立马背河湖长、摩托车巡护队、企业河湖长等民间河湖长。
巴音河滋养出柴达木盆地戈壁深处的繁华(央广网记者 樊永涛 摄)
在上述工作基础上,青海省委、省政府连续五年召开全省河湖长制工作会议、黄河河湖长制工作推进会,累计6次发布省总河湖长令、黄河责任河湖长令,高位推动河湖长制落地见效,形成了党政主导、水利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共治的工作格局。
碧波荡漾的青海湖(央广网记者 樊永涛 摄)
值得一提的是,青海探索完善了河湖长会议、厅级联席会议、激励表彰等工作制度,与甘、川、藏三省区建立了省界河湖联防联控联治机制,将河湖长制工作常态化纳入省对市州经济社会发展考核指标体系。以制度创新纵深推进法治建设,在黄河流域率先颁布实行《青海省实施河长制湖长制条例》。
昆仑山下格尔木河(央广网记者 樊永涛 摄)
为使河湖保护体系更加全面。青海省制定了《青海省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生态空间管控的意见》,印发实施《中华水塔行动纲要(2020—2035)》《中华水塔水生态保护规划》《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河道采砂规划》《重点流域水生态保护“十四五”规划》等。全面完成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名录内3518条河流、242个湖泊管理范围划定工作。
西宁市北川河湿地公园(央广网记者 樊永涛 摄)
青海通过,深入开展“守护母亲河、推进大治理”、黄河岸线利用项目清理整治、河道采砂、生态基流、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排查整治等专项行动,实现了河湖“清四乱”实现常态化规范化。目前,青海全省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35个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保持优良,成为全国唯一河流国家考核断面Ⅰ至Ⅲ类水质比例达到100%的省份。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