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月7日至10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青海总站“新春走基层”采访组从青海西宁出发,前往柴达木盆地探访“气化西藏”工程气源地——中国石油青海油田采气一厂涩北气田,跟随中国石油运输有限公司青海分公司液化天然气槽车车队从格尔木市一路向南,穿越可可西里无人区,翻越昆仑山、唐古拉山、风火山,历时4天3夜,行程2500多公里,抵达西藏拉萨,全程体验、实地记录中石油天然气销售青海分公司全力做好西藏天然气保供工作全流程。央广网今天刊出系列图文报道《新春走基层:坐上“气”车去拉萨(四)》。

央广网西宁2月15日消息 2月10日凌晨5点,郑师傅和押运员开车大型槽车出发了,海拔的逐渐减低和路况的好转,给行车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环境。顺利经过那曲市、当雄县,中午1点多,车辆进入拉萨主城区。

运气车队行进在通往拉萨的青藏公路上(央广网发 柳成摄)

运气车队抵达西藏拉萨天然气站(央广网发 唐子文摄)

郑师傅对记者说,这趟路上跑了三天两夜,总算到拉萨了,心情放松了很多。

中午1点50分,郑师傅的车辆终于到达了此行的终点——中石油拉萨天然气站。由于冬季正是拉萨用气的高峰,这里有不少到场正在卸气作业的槽车。

槽车气罐内的液化天然气被转入储气罐(央广网发 柳成摄)

郑师傅告诉记者,到站后要先做登记,车牌号、司机和押运员姓名、电话都要填写,意味着这一趟运输完成。

卸车还需要一些时间,终于可以休息一会儿的郑师傅对记者说,他18岁的小儿子今年要高考,要先跟儿子通个话。

郑师傅用手机与小儿子视频通话,问儿子在做什么,说自己已安全到达拉萨,提醒儿子要抓紧时间学习,也要好好吃饭,休息好。

郑有录与小儿子视频通话(央广网发 柳成摄)

记者观察到,父子俩的话其实并不多,这也许印证了此前郑师傅跟记者所说的,因为常年不在家,儿子并不亲自己。征得郑师傅与小儿子同意,记者参与了父子俩的视频通话。郑师傅小儿子对记者说,父母亲常年在外,他从8岁起就总是一个人在家,和奶奶在一起。现在长大了,也能理解父母亲了。

记者看到郑师傅小儿子说道这里情绪有些激动,眼睛也红了。郑师傅接话,你好好上学就是对我最大的回报。

结束视频通话,郑师傅对记者说,儿子的老师经常给我打电话,说我不管儿子。我说没办法,我和他妈妈都在外地工作,实在没办法更好地照顾孩子,只能精神上多鼓励。

卸完车后,郑师傅和押运员当天下午就要踏上返程。临别前,郑师傅对记者说,好在现在孩子大了,更懂事了,只要儿子好好上学就是对最大的回报,我受这点苦算不了什么。他会继续干下去,为西藏能源保供尽自己的一份力。

送走郑师傅,记者又采访了拉萨天然气站安全总监张义伟。张义伟介绍,运气车辆到达后,通过增压,将车载气罐里的液化天然气转到储气罐里,再经过输出设备进行气化,还要添加臭味剂,防止居民使用天然气时发生泄漏觉察不到,造成安全隐患。

拉萨天然气站可储存5天左右的天然气(央广网发 柳成摄)

张义伟介绍,自2010年“气化西藏”工程启动,2011年,全国海拔最高的拉萨天然气站和管网建成以来,拉萨逐渐取代了烧煤、烧柴取暖或采用电暖器、空调取暖,结束了拉萨作为全国31个省区市首府城市唯一不通管道天然气的历史。拉萨地区年用气量从2012年不足100万方,增加到2021年5400万方以上。2021年底,拉萨市主城区天然气供给已实现全覆盖,市区12.7万余户居民、515辆公交车和相关企业享受到天然气给雪域高原带来的绿色发展红利。

记者了解到,去年入冬以来,拉萨居民日均用气量由23万方增至37.7万方。虎年春节再加上3月分即将迎来藏历新年,拉萨市居民用气量也将是一个高峰,为保障拉萨市天然气的安全平稳供应,现在拉萨天然气站就已储备160万方天然气,可确保拉萨市区有5天的然气保供资源。根据拉萨天然气站冬季保供方案,目前平均每天有13辆车从青海格尔木出发,每辆车运输量为20吨液化天然气,可转化为3万方天然气,日均运输量约39万立方。

张义伟介绍,拉萨天然气站投产至今已10年多,累计供气3亿多方,代替燃煤约4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和粉尘排放约110万吨,不仅解决了拉萨老百姓的取暖问题,还减少了环境污染,来自青海的天然气被拉萨各族群众称为“福气”,为保护西藏碧水蓝天、促进西藏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目前正准备进行三期扩建,为今后进一步扩大西藏的天然气供应做准备。

陪同采访组在拉萨天然气站采访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西藏总站记者普布次仁告诉记者,他家是2012年12月用上的天然气做饭、取暖的,是拉萨市首批城市供暖试点的一个小区。用入户的天然气取暖和做饭可以说对拉萨市民生活品质是一个质的提升。

普布次仁说,他记忆非常深刻的是以前天然气还没通到家里的时候,要拿着煤气罐去加气站里加气,不仅很沉还很花费时间。如今家里的天然气用完了,在手机上登录相关的软件就可以充值,马上就可以继续用气,非常方便。用天然气做饭、取暖很实惠,与用电做饭取暖相比,花费要划算很多。操作上家里的老人用燃气炉都没问题。

历时四天的这次新春走基层采访结束了,记者对中国石油运输有限公司青海分公司领导在出发时对记者说的“青藏线是保障民生的一条天路”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为了这条能源天路的通畅,青海、西藏石油人付出了太多的艰辛,令人肃然起敬。(记者张雷 唐子文 李亭 柳成 姚正鹏 刘楚琪 滕萌)

编辑:樊永涛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