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新闻中心 > 专题 > 龙岩——原中央苏区核心革命传统教育 > 最新报道

千年北寮村 水仙茶故里

2015-05-18 18:47:00 来源:央广网

  在福建省漳平市南洋镇北寮村,走在路上都能闻到空气中淡淡的茶香。在这个以“中国水仙茶第一村”著名的村庄,水仙茶已经贯穿每家每户的生活,也成为大多数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种茶有学问:生态、科学保质量

  每天从清晨到傍晚,北寮村的茶园里总能听到悠扬的音乐。听这里的茶农说,村里的茶树都是听着音乐长大的。用这种方式能否让他们种出的茶叶味道更香,我们不得而知,但村民种茶的科学性远近闻名。

  北寮村的茶园有着特别的样貌。远远望去,山林呈现出明显的层次——山顶和山脚都是郁郁葱葱的常绿阔叶林,只有山腰上整齐排列着一片片茶树——村民将其总结为“头戴帽”“脚穿靴”“腰系带”。

  当地林业部门负责任人介绍,北寮村的这种种植方法不仅有利于水土保持,也维持了当地生态链的完整性。有了茂密的丛林,以虫子为食物的鸟类有了栖息地,破坏茶树的虫类也就有了天敌。

  由于这种优势,村里的茶农也省事很多。他们不用总惦记着给茶树打药治虫,生产出来的茶叶成为真正的“绿色产品”,而这种产品也越来越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

  产茶有效益:吸引打工青年回流

  邓添文是北寮村村民,从19岁起就到龙岩市打工。前年下半年,由于腿部受伤,他回到村里,改以种茶为生。

  2014年,经过一年的摸索和耕耘,他的茶庄取得了不错的收成,年收入近6万元。刨去成本和一家人的生活支出,还存下近3万元。而之前在外打工,虽然收入也不少,但攒下的并不多。

  于是,邓添文决定专心从事茶叶生产。今年,他已经盖起了新的小洋楼,开始了稳定的生活。

  在北寮村,以茶为生的村民有一百多户。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财富,逐渐步入小康。

  生产有规模:合作社实现品牌效应

  在北寮村村民委员会旁边,有一排整齐的楼房,那里不是民居,而是村里的茶叶生产合作社。

  村支书兼村长张莲英介绍,2008年起,为了打造北寮村的水仙茶品牌,在政府的支持下,他们集资建起了合作社,村里几乎所有的茶农都已加入。

  和其他的合作社不同,北寮村水仙茶合作社并不统一进行生产和加工。由于水仙茶为手工茶,他们仍然延续了多年前家庭式的小规模生产方式。合作社邀请从农业局退休的老专家担任技术指导,对村里的茶叶生产,尤其是病虫害治理进行统一管理和监督。同时,这里的茶叶也统一以“北寮水仙茶”对外销售和推广,打造出自己的品牌。

  合作社侧面的墙上挂着社员的承诺书。加入合作社的茶农均承诺,所种植和生产的茶叶不使用化学药物治理虫害,没有农药残留。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度不断提高,北寮村的水仙茶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欢迎。

  茶叶有讲究:茶文化在北寮不断传承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有千千万万种,北寮村民最爱“以茶会友”,只要有客来访,村民们都会热情地招呼着访客喝上几杯上好的水仙茶,这种传统礼节也贯穿着人们的生活。

  为了展现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当地专门修建了博物馆缜密地记录了水仙茶的历史,发展以及制作方法,足以见得“茶”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

  为了促进茶农的制茶水平,当地每年都会举行“茶王大赛”吸引各路高手切磋技艺,渡经取经,完善技艺。

  如今,北寮村开始发展各种旅游设施来拉动水仙茶市场,不管是生态园区还是新兴的漂流项目都无一不围绕着“茶”这一亘古不变的主题。

  “茶”是北寮村的灵魂,人们种茶,喝茶,卖茶,贡茶,是村民的精神食粮。村里的一山一水、老老少少,都在向世人诉说着水仙茶的历史和文化,传递着千年的回音。(记者/李昭翼 中国红十字报记者张佩沛)

  

编辑:龙明洁

关键词:北寮村;漳平;水仙茶

说两句

参与讨论

我想说

猜你喜欢

视觉焦点

推荐视频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