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新闻中心 > 央广网国内 > 热点评论

央广网

评论:地铁纳凉中的公共理性

2016-07-28 17:17:00 来源:央广网

  连日来,上海持续“高温烧烤”模式,极端气温数度突破40℃。热浪直逼下,进入地铁站纳凉的人多了起来,也出现了一些不文明现象,有些人围坐一圈吆五喝六打牌,孩子穿来穿去嬉戏打闹。

  地铁纳凉不是个新现象,几年前就有热闹的讨论,百度百科甚至收录了“地铁纳凉族”的词条。它是这么解释的:“指为了躲避酷热选择去地铁站纳凉的新族群。对于地铁纳凉族,过往的乘客大多持宽容的态度。但地铁运营方则或理解或驱赶,各方做法不一。”驱赶曾经是某地地铁站最初的做法,已经逐渐变成了文明劝导、理性容忍。

  地铁站能否成纳凉之地?抑或能不能拒绝公众纳凉?看似简单,这其实还是个挺复杂的问题,作出正确判断需要足够的公众理性。

  从市民角度来说,天热难耐,一些低收入群体家里的防暑降温设施较差,条件差的根本没有空调,有空调也舍不得开,或者整天开空调,心疼电表走得太快,确实需要找个地方来蹭蹭空调消消暑。地铁大众化之前,上海很多老人到银行、证券营业部“孵空调”,现在只是多了一个选择而已。

  我们要说的是,市民的理性在于,应该明白地铁是公共场所,必须遵守公共场所的秩序,蹭凉要讲文明,请不要衣衫不整、大声喧哗,不要堵塞通道,影响他人通行,更不要垃圾乱扔、损坏设施。

  对地铁方面来说,拒绝市民纳凉不是明智的做法。只要纳凉市民未影响到正常的管理秩序和安全通行的要求,就应该持开放态度,这体现了一种公共善意,也是公共理性的要求。上海地铁方面一开始就没有“拒绝入内”,只是呼吁市民文明避暑,这其实展现了一种务实而理想的公共态度。地铁是一种公共设施,是国家投资建设的,从来也没有完全市场化。这样看来,公众纳凉,是地铁设施一种有益的公益溢出,只要不与其主要承担的公共交通功能相冲突就不必说不。

  从根本上说,地铁纳凉反映了城市公共活动空间不足的窘境。这几年,因老百姓公共空间活动空间不足引发的热点还真不少,从大妈们小区附近跳广场舞引发扰民争议,到上海中山公园改造后开放引起跳舞大妈与练功老伯的场地之争,再到眼下地铁纳凉现象。在西安、武汉、重庆等城市,开放防空洞已成为管理部门的“必修课”,已经免费向社会开放一批人防工程,用于避暑纳凉。上海也有许多社区活动中心安排了活动空间,人性化地向居民开放。

  根据天气预报,上海高温天气还会持续,不排除出现极端高温的可能。在高温成为一种灾害性天气的时候,政府部门的公共服务不能缺位,应该主动到位,包括防暑降温措施落实的到位、高温天气城市供应的到位、高温期应急措施的到位,当然也包括给普通市民特别是弱势群体提供纳凉场所的多种选择。这也是政府部门为民服务的公共理性。(吴善阳)

  

编辑:王家乐

关键词:地铁;纳凉;公共理性

说两句

相关阅读

从紫荆山坐2号线 到刘庄或南四环都是3块钱

2016-07-18 08:47:00

南宁地铁1号线运营 广西成首个开通地铁的自治区

6月28日,广西南宁轨道交通1号线东段正式开通试运营,这标志着南宁市正式迈入地铁时代,广西也成为我国第一个开通地铁的少数民族自治区。6月28日开通试运营的是南宁轨道交通1号线东段,从南宁南湖站至南宁火车东站,线路长11.2公里,设有10座车站。

2016-06-29 07:25:00

记者体验侧记:在亚洲最大社区的地铁站工作是一种什么体验?

2016-06-12 11:07: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猜你喜欢

视觉焦点

推荐视频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证15050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02120007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