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2月17日消息(记者刘一荻)在极不平凡的2020年,中国女记者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12月16日,在第三届女记者短视频大赛分享会上公布的百余部获奖作品,成为展示女记者2020年乘风破浪为时代记录、为历史留痕最有力的证明。

  

大会现场(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

  2020年将注定成为人类历史上值得永远铭记的重要年份。这一年,人类共同经历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抗疫一线人员用他们的坚韧和牺牲给人们带来希望与感动;这一年,大疫之后又遭大汛,各地党员干部向险而行,带领群众同舟共济守护家园;这一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全国脱贫攻坚的步伐坚实有力,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在任何一场大战、大考面前,女记者们从来不是缺席者、观望者。勇敢无畏、逆行出征的女记者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观察力,用最新的科技手段和镜头语言记录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抗洪救灾中的感人故事,发掘出脱贫攻坚战中的典型事例,反映了我国各行各业发展的新格局,见证了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跨越。

  

  首都女新闻工作者协会会长陈芸在 “第三届女记者短视频大赛”分享会上介绍大赛情况(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

  

  首都女新闻工作者协会的“娘家人”、北京市妇联二级巡视员刘玲到会祝贺并发表讲话(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

  由北京市妇联、首都女记协、新华网共同举办、中山羽顺热能技术设备有限公司协办的第三届女记者短视频大赛,成为全面展示女记者2020乘风破浪忠实履职的最好平台。大赛得到了47家理事单位和近400名女记者的积极参与,共提供展播作品246件。

  参赛作品经过新华网、央视网、中国妇女网、人民视频、腾讯新闻、梨视频、网易新闻等多个平台的展播和评委会的认真评选,共评出获奖作品128个,其中特别报道奖3个、一等奖20个、二等奖40个、三等奖65个。新华社的《英雄之城》、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的《武汉,我心灵再次出发的地方》、中央电视台的《慢直播与疫情赛跑的中国速度:见证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崛起》三篇作品荣获特别报道。

  央广网作品《用生命坚守医者誓言》《此刻,正青年》分别荣获大赛一等奖和三等奖。

  

  女记者排队上台领奖(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

  媒体深度融合在我国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本次大赛是对女记者学习运用新媒体能力的一次直观的检阅。可喜的是,自2018年举办首届女记者短视频大赛以来,参加的理事单位由第一届的35家上升到今年的47家;参赛的作品由第一届的121部上升到今年的246部,数量增长了一倍,显示了势不可挡的发展势头。

  不仅如此,诸多传统纸媒今年以新媒体中心的名义提交的短视频作品,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有了明显提高,许多作品中已经开始使用无人机、机器人、大数据、卫星遥感高程技术、5G+AI声像分析等新技术植入,大大提高了作品的吸引力和传播力,标志着媒体和女记者转型的步伐明显加快。

  传播平台方面,三届短视频大赛逐步从网络向移动端延伸,形式也愈加丰富多彩。今年大赛有两个创新亮点:一个是由新华新闻电视网和新华网联合制作的两个先导片,“观女记者短视频大赛,看新闻之‘花’齐绽放”“明星助阵,看女记者如何‘乘风破浪’”,有效提升了大赛的知名度和关注度。另一个是中国妇女报微博主持了#女记者短视频大赛#话题,阅读量超过了600万。与此同时,首都女记协还在大赛期间试水开设了抖音,播发了77篇微视频。为此,大赛特设了两个“创新传播奖”和两个“优秀微视频奖”,以表彰女记者的努力探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视听新媒体中心副主任杨继红介绍制作获奖作品的经验与体会(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

  学习交流、分享经验、提升水平,是首都女记协举办女记者短视频大赛的初衷。分享会特别邀请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媒体中心副主任杨继红、人民日报总编室报网互动室编辑巩育华、中国妇女报融合中心编辑杨一帆向与会者介绍了尝试运用新媒体做新闻的体会。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田维钢到会讲授了《信息类短视频的内容生产与传播策略》,受到了女记者的热烈欢迎。

  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吴兢、北京市妇联二级巡视员刘玲出席了分享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