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新闻中心 > 央广网独家报道

央广网

行家论道制造业转型发展 共破“大而不强”迷局

2016-07-23 19:33:00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7月23日消息(记者高艺宁)近年来,我国把握世界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机遇,制造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已位居世界第一位。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大而不强”的特征仍然明显。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制造业如何把握机遇,破解迷局?7月23日,第二届中国制造高峰论坛在京召开。制造业专家、政企代表齐聚一堂,共话中国制造的创新发展,为提升中国制造业水平建言献策。

  第二届中国制造高峰论坛现场 央广网记者高艺宁摄

  董明珠:创新意识和挑战精神是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关键

  “这个时代是什么时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变革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挑战自我的时代。”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发表演讲时说,创造改变世界。中国制造企业只有改变了自己,才有能力改变别人,进而改变世界。

  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发表演讲 央广网记者高艺宁摄

  “习近平总书记说,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一个大的企业,没有自己的技术,依赖于简单的引进,甚至靠偷别人的技术生存,这种企业在中国不受欢迎,更不可能实现总书记提出的三个转变。”董明珠认为,制造企业要实现从大到强的转变,不能单靠简单的加工,而是要有创新意识和挑战精神,走自主创新的道路。

  董明珠现场讲述如何“让世界爱上中国造” 央广网记者高艺宁摄

  张建星:发展中国制造,改革创新是引擎

  “中国制造在规模、门类等诸多方面引领世界,但整体上来看,还存在着大而不强,创新乏力的突出矛盾。”人民日报社副社长、中国报业协会理事长张建星认为,中国制造业要再上一层楼,必须进一步强化质量导向,突出以质取胜,精益求精,不断强化品牌意识,将打造百年品牌作为引领发展的长远战略,推动实现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发展中国制造,改革创新是引擎。”张建星指出,新常态下,必须将创新摆在发展的中心位置。通过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提高核心竞争力,驱动企业持续发展壮大。进一步加快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打造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等环境和氛围,促使我国成为全球创新的领跑者。

  

第二届中国制造高峰论坛高峰对话环节 央广网记者高艺宁摄

  李平:制造业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

  “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主要表现为: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长期受制于人;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矛盾突出;能源消耗高;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深度不够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科技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李平指出,制造业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保持国家竞争实力和创新活力的重要源泉,大力发展制造业对我国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百年强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李平表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对于装备制造业来说,应抓住机遇,用足、用好各项新出台的政策,在创新发展方面主动作为,力求在两个方面实现提升与突破:一是坚定走自主创新之路,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二是要发扬工匠精神,追求卓越品质,打造中国品牌。

  张纲:制造业突破“大而不强”壁垒,质量创新是关键

  国务院参事张纲则认为,制造企业想要突破“大而不强”的壁垒,质量创新是关键。具体来说表现为四个方面:第一是质量技术创新,第二是质量管理创新,第三是质量基础建设的创新,第四是质量文化创新与工匠精神培育。

  柳百成:强化基础,支撑自主创新

  中国工程院院士柳百成为中国制造建言献策 央广网记者高艺宁摄

  中国工程院院士柳百成认为,中国制造缺少核心的关键共性技术是制约我国工业“由大变强”的主要症结,也是制约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及全球竞争力的瓶颈。

  什么是关键共性技术?柳百成解释为“四基”:即关键基础零部件、关键技术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及相应的技术支持和技术标准。

  针对此问题,柳百成建议,中国制造企业应提高认识加大投入;提高创新能力,突破智能制造;要加强“四基”创新能力及平台建设,提高基础能力;政府要发挥主要作用,充分发挥“产学研用”的作用,组织联盟,各司其职,协同创新;同时,国家还可建设一批非盈利为目的的能为跨行业或全行业服务的关键性基础材料创新研究中心提供支持。

  刘思扬:中国制造应不断提高有效供给能力与质量

  新华社副社长刘思扬指出,如今的中国制造既要应对来自发展中国家低端产业的竞争压力,又要与发达国家争夺新一轮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强大动力。” 刘思扬说,中国制造只有不断提高有效供给的能力与质量,更好地满足逐步升级、日益旺盛的消费需求,才能在未来全球产业发展的竞争中占据制高点、掌握主动权。

  王瑞祥:以创新引领机械工业由大变强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介绍了“十二五”期间,我国机械工业行业转型升级所取得的显著成效。王瑞祥指出,“十二五”期间,全国机械工业全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由13.96万亿增至22.98万亿。全国机械工业总产值从建国初期的5.59亿元增加到23万亿元。年均增长10.48%,利润总额由 “十一五”末的1.17万亿元增至1.6万亿元,贸易顺差由31.36亿美元增至2015年的1110亿美元,创造历史新高。

  “目前我国产业科技体系不断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技术水平稳步提高,科技创新成果不断的涌现出来。”王瑞祥介绍,我国机械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如汽车发电设备、数控机床、大型拖拉机、工程机械等,已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机械工业增加值占全国GDP比重接近10%,进出口总额、机电产品进出口总额占到全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16.84%,其中出口占到了17.08%。

  “当前,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世界科技强国,已上升为我们的国家意识。”王瑞祥说。

  段永刚:良币驱逐劣币,让中国制造回归本源

  “良币驱逐劣币,已经成为中国制造的品质决定之一,这就需要具有强大社会公信力的质量组织,为优秀的中国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中国质量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段永刚表示,中国质量协会愿与优秀企业共铸造“防洪大堤”,把好质量大关。

  “良币驱逐劣币,在座的你我他都有这样的责任。我们需要踏踏实实区别做,朴实无华的付出,让中国制造回归本源。”

  龙永图:“中国制造走多元化的道路,我认为是时候了。”

  前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在第二届中国制造高峰论坛上发言 央广网记者高艺宁摄

  “中国的制造业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规模居世界第一,很多领域在全球处于领先水平。在这样的情况下,注重专业化的同时,开拓多元化的道路,我认为是时候了。”

  前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表示,我们现在鼓励那些很有专长、很有技术、很有责任的企业能够走多元化的道路。“当然,这种多元化的道路,是以企业的专业、专注及核心技术为基础。”

  龙永图同时强调,要让世界都爱上中国制造,企业还需要有担当精神,对中华民族,对整个社会,对每一个消费者负责任。

编辑:李江雪

关键词:中国;制造;经济;发展

说两句

相关阅读

首届中俄蒙旅游部长会议举行 三国携手推进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

7月22日,由中国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率领的中方代表团、由俄罗斯联邦旅游署署长奥列格·彼得洛维奇·萨福诺夫率领的俄方代表团和由蒙古国驻华大使策登扎布·苏特巴特尔率领的蒙方代表团(以下简称“三方”)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举行了首届中俄蒙三国旅游部长会议。

2016-07-22 16:10:00

2016世界500强排行榜背后中国车企的隐忧

2016年的《财富》世界500强榜单新鲜出炉,车企面对这份成绩单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世界500强榜单中共有18家车企上榜,其中上榜的中国车企6家,占上榜车企总数的三分之一。

2016-07-22 08:33:00

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正式发布

7月20日,2015年度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正式发布。2015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仍然保持高速发展态势,产业总体产值达到1735亿元,较2014年增长29.2%。

2016-07-20 22:04: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猜你喜欢

视觉焦点

推荐视频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证15050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02120007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