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25日消息(记者黄玉玲)25日,生态环境部召开1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针对近期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作出新的部署。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布会现场(央广网记者 黄玉玲 摄)
多措并举深化制度建设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眼我国新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新任务新要求。此次《意见》指出,“十三五”的“坚决打好”转变为“十四五”的“深入打好”,意味着污染防治攻坚战触及的矛盾问题层次更深、领域更广,对污染防治工作的要求也更高。为此,《意见》要求在继续发挥好行政手段的同时,加强法治、经济等手段应用。全面强化生态环境法治保障,构建严密的法治规则。
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司长别涛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十三五”以来,生态环境部完成了制修订环境保护法、长江保护法等13部法律,《排污许可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17部行政法规,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党内法规文件有40余件,生态环境部制定部门规章84件。“十三五”期间,制修订、发布了673项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现行国家生态环境标准总数已经达到了2202项,其中强制性标准201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全面开展,截至2021年11月底,全国各地共办理了7600余件生态环境赔偿案件,涉及的赔偿金额超过90亿元。
此次《意见》积极落实“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的要求,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让法律成为生态环境保护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别涛在发布会上强调,“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部将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填补立法空白;大力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相关立法;配合立法机关积极开展环境法典编纂的研究论证,科学整合生态环境领域的立法,构建源头严防、过程严管、责任追究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推动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严惩重罚制度。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立法工作,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更为全面、更为有力的法治保障。
重点把握好“四个坚持”
生态环境部综合司副司长田成川在新闻发布会上表明,从“十三五”的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到“十四五”的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意味着污染防治攻坚战触及的矛盾和问题层次更深、领域更广,要求也更高。在方法策略上,体现了四个“进一步”的要求:进一步优化攻坚路径,进一步拓宽攻坚领域,进一步延伸攻坚范围,进一步强化攻坚举措。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接续攻坚:加强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控制,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加强“三水”统筹、陆海联动,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
田成川表示,领会《意见》的要义,重点把握好“四个坚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意见》要求,把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加以解决,以生态环境保护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增进民生福祉。坚持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坚持系统观念、协同增效,聚焦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明显的重点行业和领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意见》明确2025年和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目标,抓住“好”“差”两头、整体带动,保持污染防治攻坚力度,持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坚持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工作方针。《意见》要求因地制宜、科学施策,落实最严格制度,提高污染治理的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
新增两项重要任务 部署8个标志性战役
针对此次《意见》,生态环境部作出新的部署,将新增两项重要任务,部署8个标志性战役。新增第一项重要任务是,加强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部署实施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战、臭氧污染防治攻坚战,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蓝天获得感;第二项任务是落实国家重大战略,新增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推动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
田成川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提出,“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部将会同有关部门,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落实顶层设计,细化任务分解,抓紧编制8个标志性战役行动计划,进一步将路线图转化为时间表、施工图,确保可操作、可落地、能见效;强化统筹协调,加强政策统筹、机制统筹、资源统筹、力量统筹,细化实化攻坚战配套政策措施,开展跟踪调度和总结评估;加强指导帮扶,完善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攻坚机制,指导地方因地制宜细化落实举措,做到内容聚焦、目标明确、措施务实,确保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