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首页 > 人物 > 正文

“老娘舅”“调”出和谐曲
2012-03-09 19:19   来源:中国广播网    打印本页 关闭
    

  中广网安徽3月9日消息(记者孙叶 张秋实 实习记者王利 通讯员孙亮)在安徽农村,家庭有了矛盾都喜欢找母亲的兄弟即“老娘舅”来调解。在安徽省淮南市八公山区山王镇就有一个特殊的“老娘舅”调解小组,他们虽年逾古稀,但退休却不退责,在家长里短中化解一件件邻里纠纷。一年多来,他们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6起,其中重大信访矛盾纠纷8起,调处成功率达100%,以实际行动参与奏响了维护一方平安的和谐曲。

  义务“灭火”的“消防员”

  山王“老娘舅”调解小组始于2010年,当年11月山王司法所创新人民调解模式,聘请郑文卿、张文直、刘绍典三位已退休的老人担任人民调解员,“老娘舅”人民调解小组应运而生。

  在农村,很多矛盾纠纷积怨已久,一触即发,如果不及时制止,就会酿成大祸。“老娘舅”调解小组正是擅长处理突发事件的“消防员”,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游刃有余于剑拔弩张的调解现场,最终使双方“熄火”,握手言和。

  2011年3月底,山王镇张楼村村民张文喜认为村民王文成建院墙侵占了自己的祖坟地,侮辱了他的家族,带领同宗族数十人闹到镇里,张家年轻辈的小伙子放出话来,“清明节前解决不了,就把王家房子炸掉”,一时间,事态异常紧急。三位“老娘舅”临危授命,立即赶赴张楼村开展实地调解,在他们的劝说下,双方最终达成了共识,并签订了书面协议,矛盾的到化解。

  “要不是‘老娘舅’那天及时制止,我们不知道要搞出多大的事呢,现在想起来都后怕。”张文喜至今仍十分感激地说。

  攻无不克的“五心法”

  常常需要面对的是各种邻里纠纷,在工作中“老娘舅”们在实践中倾心调解,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五心”工作法,即公心、热心、耐心、诚心、爱心,取得了百战百胜的调解佳绩。

  三位“老娘舅”长期生活、工作在当地,口碑较好,他们辈份长,威望高,对乡里乡邻的宗族关系、历史渊源和乡规民俗了解得清,群众十分相信他们能秉公调解。

  “有话慢慢说”,是“老娘舅”调解时经常说的一句话。“老娘舅”充分把握纠纷双方一般都想宣泄一下愤怒的情绪,很少打断当事人讲话,直到当事人把话讲透了,“老娘舅”才开始慢慢打开话匣子。

  在调解实践中,“老娘舅”们始终坚持以诚相待,采取拉家常、摆道理、讲法律、送人情、解困难、给面子、造舆论等多种形式,化解矛盾纠纷。一年多以来,他们以丰厚的业绩成为人民调解战线上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

  “三位“老娘舅”退休后义务当起了人民调解的志愿者,他们勇于奉献的爱心感动了很多村民。加上他们的亲和、沉稳、权威和睿智,情感上得到群众的充分认同,大家遇到烦心事,都愿意找他们诉说,当地老百姓常讲:“有事情找‘老娘舅’说说,啥问题都好解决!”

  去年12月,“老娘舅”人民调解小组荣膺安徽省我最喜爱的江淮志愿服务”优秀集体荣誉称号,并入选当月安徽省精神文明十佳事迹,现正被推荐参评今年2月“中国好人”。

责编:李江雪中国广播网

相关新闻

精彩图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