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准备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打开手机中的导航软件搜索,路线一目了然。但如果身处结构复杂的楼内,想要直奔目的地就不容易了。为了解决室内空间导航问题,北京智能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出室内“AI+AR导航系统”。目前,国家体育场、国家速滑馆均已实现场馆内导航。

  “在室外导航,我们依赖的是北斗等卫星系统的定位技术,进入室内,楼体会遮挡住卫星信号。”北京智能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朱杰解释道,室内定位的技术思路与室外完全不同,市场上比较常见的解决方案,是进行具备定位功能的无线网络或蓝牙基站等硬件布设。但这样一来,就需要对普通基站进行批量升级或更换,日常也需要支出设备维护和用电成本。朱杰团队采取了另外一种思路:人工智能。技术人员通过集成多种传感设备,模仿人识别路线的机制,采集所需信息,把实景“搬”到线上。

  一个人背上一套采集设备,在场馆里按照设计好的路线“逛”上一圈,数据采集就完成了。这套设备可以实现360度全方位采集,不仅拍摄场馆内公共空间的图像信息,还会通过雷达采集空间信息,方便后续建模处理。“我们的设备还能‘识字’,指示牌也是辅助判断方位的重要信息。”朱杰表示,这和人们认路的方法类似。因为场馆内相似场景多,遇到难以分辨的环境时,指示牌的信息就显得格外重要。

  采集后的空间信息与实际场景叠加,便建立起了场馆内的“元宇宙”。观众进入场馆后,只需要通过网络连接到AR室内定位系统,打开摄像头,系统基于人工智能AI视觉识别算法,能自动比对位置信息,达到厘米级的定位精度。

  “前方3米右转,直行17米,到达新闻发布厅。”在程序中输入目的地,用户在手机上看到的便不仅是摄像头拍摄的场景,系统会为用户自动规划路径,程序将结合实景显示路线指示箭头,只需跟随箭头前行,就能到达指定位置。

  目前,国家体育场、国家速滑馆的公共空间场景已经上线了AR系统,在冬奥会赛事活动中可为观众及相关人员提供室内导航服务。赛事结束后,朱杰希望将这套系统推广到更多的大型公共建筑中。“比如在地下停车场,车主找车不用再挠头;在医院里,则能给急于寻找诊室的患者提供最直接的指引。”(刘苏雅)

编辑:果君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