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首页 > 转载新闻 > 正文

“中国路”与“美国梦”——中美医改面面观
2012-09-23 18:21   来源:新华网    打印本页 关闭
    

  新华网洛杉矶9月22日电(记者郭爽)为了让“全民医保”的梦想照进现实,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中国和经济最发达的美国,都在努力探索一条适合各自国情和发展基础的医疗体系改革之路。对比蹒跚走过百年的美国“世纪医改”,中国医改立足国情发挥制度优势,在短短3年里取得的成效令外国专家印象深刻。

  面临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无论是美国方式,还是中国答卷,国情截然不同的两个大国需要不一样的破解之术。“中国路”与“美国梦”无疑会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有益参照。

  “中国路”的成就与“美国梦”的蹒跚

  从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1912年首次提出“全民医保”构想算起,美国医改之路已蹒跚走过百年。2010年3月,美国医疗保险改革“闯关”通过,终于在奥巴马任期内成为法律。经历整整一个世纪,美国终于朝着实现全民医保迈出关键一步。按照奥巴马政府的计划,今后10年将加大相关投入,如果医改方案顺利实施,美国医保覆盖率将从85%提升至95%,接近全民医保。

  美国医疗改革问题专家达纳·戈德曼教授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对比美国的“世纪医改”,中国医疗改革的高效“让人印象深刻”。

  2009年,也就是奥巴马签署医改法案的前一年,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开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2009年至2011年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3项基本医保人数超过13亿,比改革前增加了1.72亿,医保覆盖率提升到95%以上,超过预定目标5个百分点。

  “我认为,中国医疗改革的成就非凡。中国在如此短的时期内,向全民医保的道路迈出如此大的步伐,令人震惊……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中国乡村的医疗保障可及率大幅提高,”在美国南加州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名校任教的戈德曼说。

  短短3年间,立足国情,发挥制度优势,中国逐步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医改之路。从2009年至2011年,中国全民基本医保、基本药物、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四大制度体系建设及公立医院探索全面推进,全民医保基本实现,基层服务能力明显加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公平性显著提高。

  美国斯坦福大学亚洲卫生政策项目主任卡伦·埃格尔斯顿认为,中国最显著的一个变化是,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就基本实现了医保全覆盖,并且中国医改成就中,最了不起的正是其新建立的医保体系,“这是一个创新性举措,中国是迄今唯一一个能取得这样成就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路”彰显体制优势

  戈德曼说,推行全民医保,中美医改的目标一致,但重点任务不同,所面临的挑战、采取的措施,以及取得的效果也不尽相同。

  在推行医疗改革进程中,戈德曼认为,中国与美国不同的地方,恰恰就是在高效推行政策解决方案上,“这也是我觉得中国值得钦佩的特点之一”。

  相比中国政府的政策连贯性,美国医改在政策层面上确实遇到不少阻力。今年6月,美国最高法院作出判决,裁定奥巴马政府提出的医疗改革法案不违宪。然而,奥巴马政府主导的医改并未尘埃落定,反对声还没完全消失。不少民众仍对医改法案的一些条款持有异议,特别是在大选临近的背景下,围绕医改的政治角力还会继续。

  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国项目部主任刘远立对媒体说,美国医改涉及多方利益,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重大的公共政策出台都会导致利益格局的变化,也由于这个原因,许多政策很容易因为某个利益集团的强力反对而“流产”。相比之下,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在这方面优势明显。

  不少专家认为,中国新医改中的最大亮点,就是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建立作为公共产品,提供给全体人民,这让居民的个人支出大大下降。

  戈德曼说,随着越来越多人享受医疗卫生服务,一个重要挑战是,如何在继续增加全民医保覆盖率的同时,控制不断增长的医疗成本。

  “中国路”与“美国梦”的未来

  “从整体角度而言,中国13亿人口的医疗保障是一个世界性难题,”长期研究中国医疗改革状况的埃格尔斯顿说。

  埃格尔斯顿说,中国医疗卫生需求在不断发生变化,如何满足更多慢性疾病治疗需求,以及照顾日益增加的老龄人口等都是中国需要面对的挑战。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全力投入,致力于加强基层医疗和人民健康服务,全力构建一个完善的医疗体系来满足这些新需求。

  对于中国未来的医改进程,戈德曼建议说,尽管国情不同,但美国一个世纪的医疗体系改革进程中,仍有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比如“管理型医疗保健模式”。这种模式在控制成本方面具有很好的成效,患者的医疗资源占用率和医疗费用也有所下降。

  戈德曼说,让人们拥有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懂得如何关爱生命,不仅是中国面临的挑战,也是全世界的难题,在这方面各国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责编:杨雁霞中国广播网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