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首页 > zz > 正文

收入差距应避免“被增长”
2012-10-24 14:48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打印本页 关闭
    

  人保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日前发布的2011年《中国薪酬发展报告》指出,我国企业工资分配的结构性问题突出,企业高管收入增长偏快,部分高管水平过高。同时,部分行业工资水平增长过快,水平过高,拉大了社会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

  报告发布后,不少分析认为,部分行业依靠垄断、资源配置优势等导致其薪酬增长过快。对此,也有人认为自己是“被增长”了。应当说,行业收入差距拉大这是一个事实,比如报告中提到的银行业,其员工收入往往是城镇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数倍甚至于十几倍。但把国有大企业、垄断行业的员工都当成高收入群体,有失公允。

  如果仅从一些账面上的统计,作出垄断行业企业、国有大企业员工收入与民企、私企员工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的判断,似乎并没有什么毛病,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完全如此。这些企业的薪酬支出往往确实很大,假如把巨额的数字除以在职员工总数,得出的肯定是“高收入”的结论,但这其中却被屏蔽了几个因素:

  其一,这些行业里的企业,因为一些历史的原因,不少企业都有大量的离退休人员,这一数量庞大的群体并没有反映在在职职工里面,这部分人企业得照常发工资,还要承担相关的保险等开支,是一笔不菲的费用,不能把这部分支出也算在在职职工的收入里。

  其二,央企和大型国企在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和公司治理机制改革后,不少企业的高管实行的都是年薪制和股票期权制,这使得这些人的收入高得离谱。有的高管年薪甚至已经上千万元。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如若把行业企业高管的薪酬与普通员工的相加然后再平均,这既掩盖了高管的薪酬,也使得普通员工收入“被增长”。这正是被认为是高收入的行业里有人叫屈的原因。正如报告中提到的,208家国企高管与一线职工的收入相差近18倍——而这一差距,在1979年仅为1.18倍。

  综合上述原因,当前对于一些行业收入分配状况的反映不够清楚,也不够准确。在这种不清不楚的基础上,断然以行业来划分收入高低,就显得不够严谨,也缺乏足够的说服力。正所谓:张村有个张千万,隔壁九个穷光蛋,平均起来数一数,个个都是张百万。在看到收入差距拉大现实情况的同时,也需要进一步细化。

  因此,未来的收入分配改革中,规范高管人员薪酬,抑制部分行业企业工资水平过高、增长过快趋势的同时,也需要对普通员工的真实情况摸摸底,需要在摸清家底、掌握实情的基础上,真正把蛋糕切好、分好。

责编:王晓宇中国广播网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