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班级授课与互联网开放式学习有机融合——鹿泉一中互联网+自主课堂的五建路径

2017-07-27 09:49:00来源:央广网

  鹿泉是全国首批初中课改实验区,2004年我们迎来了全国最早一批初中课改新生。经过反复实践探索,最终做出了“改变教师传统教法适应课改新生”的选择,创建了“八环节学案型教学模式”(下称“八环节”)。“八环节”保留了教师“导”的传统优势,变学生被动听讲为主动学习,为学生个性化学习创造了空间。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新生的学习,学生们在学习中提升了自学能力,在交流中增强了自信;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得到了提升。央视《小崔说事》栏目邀请我校师生参与节目录制,同学们大方自如,思维敏捷,表达准确流畅,受到现场观众的高度评价。但我们也遇到了问题。老师分身乏术,学生自学时一些个性化问题,尤其是一点就透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点拨,影响课堂重难点聚焦;纸质学案的发放、收交、批阅、反馈等非常繁琐,既耽误时间又浪费精力;学生交流展示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影响课堂效率。于是,我们从2012年开始尝试将信息技术与“八环节”结合,解决我们的问题。这项工作不是单一的技术引进,它需要系统化思考、结构化推进,需要学习路径与方法、资源整合与供给以及课堂教学结构、学校管理制度等要素的重新组合与创新,我们简称“五建”,即:建平台、建队伍、建资源、建模式、建制度。

  一、建设“互联网+”技术平台

  为了保证研究工作的科学、规范和效益,我们申请了省规划办课题“普通高中‘互联网+自主课堂’实践研究”,组织老师研究了“云服务”“电子书包”“可汗学院”“翻转课堂”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以及可能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等。同时与河北优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以满足师生课堂教学需求且操作简便为标准,从硬件配置、软件功能、资源板块结构、操作系统等多方面进行研究。在四年实践中,发现并解决了15大类软硬件管理维护等问题,最终建成了基本满足师生需求的技术平台。平台分为“教师备授课系统端”和“学生学习端”两部分,每个教室配备多功能触控一体机,所有教室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师生人手一台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可以上网。教师借助平台可以实现“学习任务单的下发”“课前、课中、课后检测单的下发和学生答题情况统计”“微课的发布与观看”“学生在线情况及完成作业情况查看”等;学生端可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提交作业后即可查看成绩、利用个人安装的APP进行自主学习、观看教师制作的微课等。最近,我们又升级了网络设备,一个教室一小网,实现了学生平板、教师平板和班级主屏三屏互动,实现了教师在线即时直播,师生互动更加方便。

  二、培养“互联网+”智慧型教师

  教师培养工作既需要专家引领,也需要自主建构,我们戏称为“远近和尚都念经”。传统方式是“走出去听报告,请进来搞讲座”,无论如何都是“专家主讲,老师主听”,这也使得他们很少有机会与专家面对面交流。另外,由于专家对教师们的“最近发展区”不是很清楚,不知道老师们最需要的是什么,能够学会什么。专家理念和老师实践中间还有一段空白,需要将建构主义学习理念引入到教师培训领域,实现教师学习的自主建构。我们按照“鹿泉一中校本培训模式”,即“明确目标、教师自学、小组探究、展示交流、实践提升”进行培训,校长先学,培训教师,教师再培训学生;最有效果的是全校规模的经验分享,改变了专家“主讲”,教师“主听”的传授式培训,效果不错。

  三、建设“互联网+”校本化资源库

  互联网特点之一就是丰富的资源,但丰富未必优质,优质未必适合。始于西方的“MOOC”是面向大学生的开放课程,这一过程实施需要学生明确目标、发现问题、自组织学习和网络资源筛选以及基于网络学习习惯和道德等相关素养。那么在基础教育阶段推进,面临的是中学生相关素养与大学生的明显差距。因此,中学生的开放性学习必须适度,资源的校本化建设意义就在这里。我们把资源内容分为三类,一是国家课程二次开发资源,教师依据课标、考纲、教材、学情,将学科课程标准按照“学年—学期—学段—模块—单元—篇章—课时”次序逐级分解,形成系列化课时目标;再根据目标设计个性化导学问题及达标评价,形成数字化学案,并设计实施方案;二是互联网资源,包括网络能够提供的所有资源;三是师生按照学科内在逻辑关联共建的学生个性化复习使用的数字化资源,按照“知识点—典型例题—微课—错题—跟踪练习”结构建立相关链接。“以用带建,以建促用”是我们的策略。从老师目前需要入手,用什么就先建什么,这样可以减轻眼下压力。自己依据需要做出适合自己使用的资源之后,在使用过程中老师会感觉很舒服,反过来会激发老师建设资源库的积极热情,促进资源库建设进一步深入。新老教师合理搭配,优势互补,将学科内容分成若干板块,将教师分成若干小组,老教师多谋划,骨干教师出框架,年轻教师多做具体工作。资源建设的具体方法有三种:一是引用,网络资源非常好,直接拿来;二是改造,去粗取精,完善、补充;三是自制,找不到适合的就自制。微课、图片、背景音乐模拟实验等都是这样做的。

  四、完善“互联网+”管理制度

  互联网对于学生学习是“双刃剑”,管理跟不上,那就难以推进。如何实现趋利避害,用长弃短,成为“绕不过的坎儿”。这也是许多学校的顾虑。对于移动终端设备管理,我们研究过程中,逐渐明确了“人、技并用,堵、疏结合”的管理思路。通过技术手段,包括统一平板型号、锁屏、绑定、使用定制平板、配置上网行为管理器等手段,实现防止学生浏览不良网页的目的。这些是在实践过程中通过与开发商合作不断完成平台系统功能实现的。人防有三个关键词:一是约束,二是引导,三是民主。约束,就是通过各种检查制度和各种“组规班约”,防止学生在学习时间网游或携带第二终端。引导就是通过与家长合作,包括给家长的信、举办学生交流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培养学生的网络公德。民主的核心是让学生自主管理。制定班规组约不是老师的个人意志,一个人说了算,而是通过全体成员经过讨论自己制定,老师审核之后生效的,大家制定公约,大家相互监督、相互制约。

  五、构建“互联网+自主课堂”

  班级授课制自有优势,互联网魅力又挡不住,因此,互联网+自主课堂必定是“网络开放式学习与班级授课制”的融合。前文提到了八环节,八个环节是“明确目标、转化问题、设计评价、完成预案,自主合作、展示交流、师生总结、巩固拓展”。前四环节是以教师为主的课前准备,后四环节是师生互动的课上实施;八个环节组成了学习目标达成的“周期”,周而复始。八环节是2007年创建的,因其科学性、实效性、包容性,至今规范着鹿泉一中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有了互联网,沟通渠道多了,收发学案的繁琐,展示交流时空的限制以及自学问题的点拨等问题都从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教师备课及时获得学生反馈,资源更丰富,备课更有针对性;学生可以获得更多学习资源和不受时空限制的“沟通渠道”,从而实现个性化学习。我们的课堂究竟有多少种范式?我们到底有没有一个普适性的范式?其实,不管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任何一种范式,任何一种工具、方法和途径,都各有其长又各有缺憾,我们欣赏的是一种混合式学习,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为目标,采众家之长,成一家之式,线上线下相结合,纸介电子同登场,什么方便、什么有效用什么。就课堂而言,科学的境界需要范式,艺术的境界没有范式,这是我们的追求。(韩爱学 石家庄市鹿泉一中校长)

编辑: 朱敬一
关键词: 鹿泉一中;互联网+;智慧型教师;自主课堂

鹿泉一中互联网+自主课堂的五建路径

鹿泉是全国首批初中课改实验区,2004年我们迎来了全国最早一批初中课改新生。经过反复实践探索,最终做出了“改变教师传统教法适应课改新生”的选择,创建了“八环节学案型教学模式”(下称“八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