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安源10月10日消息(记者邓玉玲 通讯员邬斌 熊超 谢素敏)不知红薯长在地里,错把蒜苗当韭菜……现实生活中,城里孩子五谷不分的情况并不鲜见,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孩子们缺少接触农业的机会。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农业稳,天下安。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有必要让孩子们懂得这样的道理,亲身体验农耕文化,并乐于从事农业实践。

  为此,萍乡市安源区丹江学校在劳动实践基地,以班级为单位设立“责任地”,每一块菜地上,分别插着标牌,上面写着负责班级与指导教师的名字,以及不同时间段要种植蔬菜的品名。

师生查看蒜苗的长势(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今年以来,丹江学校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真正体会“粒粒皆辛苦”的含义。五年级的学生采摘新鲜辣椒,体验丰收的快乐,六年级的学生在种植冬季农作物大蒜,体会播种的艰辛。

  农耕文化体验教育,不像坐在教室里那般干净,却能让孩子们知晓农作物耕种的不易,涵养内置于心的恤农情结,也许远比百次说教更能让他们懂得节约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亲手种植、栽培、收获农作物,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以后要养成不挑食、不浪费、爱惜每一粒粮食的良好习惯,做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五年级学生李浩然说。

  丹江学校校长孙桂清说道:“我们知道,一些农耕文化,平时散落在田间地头,隐匿在乡村角落。流传千百年的农耕文化资源,若不及时加以整理、收集、保护,随着一些村庄的变迁或消失,也会有失传的风险。开展农耕文化教育,借助农民丰收节的推动,大力建设相应的教育基地,可以让农耕文化得以保护和更好传承。”

介绍农作物铁丝瓜(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洋辣椒也叫秋葵,一般在6月中旬开始采摘,到10月上旬采摘结束,采摘期很长,是经济效益比较高的农作物;红薯的果实都埋在土里,需要绕开缠绕的绿色藤蔓才能挖出来。”老师一边讲解,学生们一边听,对这些新鲜的知识非常感兴趣,更明白了粮食种植的不易。

  “亲身下过田、体会过锄禾日当午那种艰辛的人,肯定会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有深切的感受。”孙桂清说道,“咱们鼓励节约其实有一条很重要的途径,那就是多开展劳动教育。学校作为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更应该让学生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珍惜粮食的良好品质,从要我节约变成我要节约!”

学生采摘辣椒(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在课堂上,教师给学生讲解蔬菜的分类及营养成分,以及蔬菜的栽培技术,整地作畦、施基肥、播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等环节。学到科学种菜本领的学生,课堂外也会举一反三,在其他地方融会贯通。

  “在食堂吃饭的时候,学生们都知道粮食来之不易,都懂得节约,更多的学生自觉参与光盘行动。”丹江学校负责劳动基地的卢燕玲老师告诉记者。

  校外之旅,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让学生们了解新农村的新变化,激发学生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事实上,现代农业发展已不再是孤立的农业生产,还与农业旅游密切互动。建立农耕文化教育基地,让城里的孩子亲近土地、了解农业,还能激活乡村旅游,助农增收。

  通过农耕文化教育,不仅能让学生增长农业知识,还能培养一份爱农情怀,让更多的年轻人在未来爱上农业、从事农业,让农业生机勃勃。课堂之余,不忘耕读,农耕文化教育无疑是一堂好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