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安源10月9日消息(记者邓玉玲 通讯员许浩毅 邬斌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近年来,萍乡市安源区按照“兜底线、保基本、可持续”的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健全帮扶机制,加大保障力度,让城镇贫困群众有足够“底气”面对生活中的难题,实现脱贫解困。

  安源区八一街居民巫桂香十多年前患肠癌,丈夫失踪多年,儿子张勇出生就患有一级重度残疾,因家中缺少劳动能力,导致家庭困难,在社区享受低保。

帮扶干部到张勇家走访(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自2018年开展城镇脱贫解困工作以来,市、区有关部门得知巫桂香家的情况后,联系盲人按摩培训机构对张勇进行培训,介绍他到奥运冠军贾君婷仙按摩院工作,现如今,巫桂香一家有了稳定收入,生活也越来越好。

  张勇告诉记者:“没去学习之前,每天在家无所事事,现在每天都可以去工作赚点钱,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现在我们也申请到了廉租房,政府也解决了我的住房问题,在按摩店工作也有收入,生活可以说是越来越好。”

  安源区后埠街居民郑英是企业困难患癌职工,其儿子郑山患有多重残疾,在小区附近经营了一家杂货店。郑山一直想要在步行街摆个地摊,以增加收入,但由于缺少资金,这个心愿一直未能完成。

郑山的杂货店(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他们杂货店由于位置比较偏,生意不是很好,我们和帮扶单位一起,为他们做了一点点的小事情,在文化路步行街为他免费提供了一个夜市摊位。” 安源区后埠街柑子园社区书记谭小芝说。

  社区结对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通过多方联系,免去了其摊位费用,郑山得以顺利在步行街夜市摆上了地摊,家里的收入也变多了,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待。

  郑山面对记者激动地说:“大家这么关心我,这么体贴我,非常谢谢你们。”

  安源区凤凰街花园社区段林,原萍乡市水泥厂职工,不幸于2014年突患脑梗,导致左边肢体活动不便,鉴定为肢体四级残疾。

  2019年社区干部入户调查,了解到他家庭困难,父亲患支气管炎等疾病,母亲肺癌,本人无就业能力,无住房,常年跟随父母住,家庭生活困难。

  社区在兜底保障的基础上,为其办理了残疾人补贴,住房补贴,临时救助等政策保障,解决了基本生活难题。

  段林说:“我现在值守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爱心书屋,有一定是收入,非常感谢政府对我的帮助。”

  此外,社区还招募他做志愿者,协助社区开展人口普查工作,让他参与社区活动,丰富和充实了精神文化生活。

  为了让更多像张勇、郑山、段林一样的城镇贫困群众稳步实现 “两不愁三保障”、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安源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调查核查同步走的方式,对全区城镇特困家庭、城镇低保对象、支出型贫困低收入家庭进行全面摸排,对辖区内的贫困群众建档立卡,准确识别对象身份和家庭经济状况,准确分析致贫原因,对确实存在困难的贫困对象实行分类施策,精准帮扶,确保城镇贫困群众就业、医疗、社保等困难得到较好解决。

  同时利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对城镇脱贫解困政策进行宣传,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

  入户走访、建档立卡只是第一步,如何帮助更多的贫困群众尽早脱贫,过上更好的生活,安源区多方面着手,积极推进脱贫解困工作。一方面多次召开会议,全面落实省、市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工作推进会精神,打出政策“组合拳”, 全面执行好、落实好惠民政策,强化社会救助对基本生活托底功能,稳定实现城镇贫困群众不愁吃、不愁穿;另一方面统筹推进分层分类救助,在教育救助、就业创业、住房安全,医疗保障上下功夫,发挥各类资源帮扶优势,整合社会资金,发动社会力量开展帮扶、形成合力,确保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同步小康目标如期实现。

  截至今年6月,安源区城镇特困对象101户101人,城镇低保对象10377户17308人,支出型贫困低收入家庭131户162人。共有14人参加就业培训,发放补贴1.1万元;资助购买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7976人395.48万元;资助购买居民基本养老保险3254人32.54万元;资助困难学生270名23.2万元;发放租赁补贴166人12.93万元;通过“农商银行助你圆梦”活动资助贫困学生28名;发起慈善公益活动筹集捐款23.5万元,救助困难群众50人。

  目前,安源区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工作不断健全,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各项解困政策逐步落实到位,城镇贫困群众实际困难和问题得到较好解决,获得感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