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吉安9月15日消息(记者谢元森 通讯员李书哲)立秋以来,江西仍是持续高温。这日清早,遂川县黄坑乡金河村村委会门外一阵笑声爽朗,循声望去,走来一位女同志,她身着白衫,袖口微微卷起,黑色棉布裤,前后带着泥印,脚蹬平底浅口布鞋,鞋边湿漉漉挂着泥。皮肤黝黑,马尾轻轻扎起,露一簇刘海,恰似一片树叶盖在额前。右手锄头,左手撑腰,三条“中华田园犬”尾随其后。

  她就是遂川县黄坑乡金河村第一书记唐春花,打小农家长大,熟谙客家方言。刚驻村时恰逢收割时节,田间地头一片忙碌。看到村民们忙不过来,唐春花就帮着晒谷子、收衣服、赶牲口,很快和大家打成一片。

  如今,已是整整三个年头,唐春花从邮政局干部彻底变成“村姑”,也成了老俵们的“亲戚”,金河村贫困发生率从13.35%降至0.23%。熟悉的人都知道她有两怕:一怕黑;二怕虫;三怕开车。可现在,愣是生生把自己磨砺成了“女汉子”。

  好几次,春花书记走访回住处晚了,因路灯昏暗,吓得差点哭了鼻子。

  为了带动村民发展产业,春花书记创新“民营企业开发有限公司+当地农业种植合作社+当地致富能人”发展模式,成立了一佳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在蛇虫鼠蚁出没的荒山野岭带头开垦。

  电动车总是半路就没电,春花书记自购一辆小汽车,可山高坡陡,又是新手上路,有回右后轮卡在山崖上,所幸最后有惊无险。?

  现在,路灯安上了太阳能;合作社逐渐上了正轨;车子跑了7万多公里,唐春花的车技也越来越过硬,如今坐她的车稳稳当当。

  村里的200多户村民们居住得较为分散,金河村大屋组46岁的脱贫户张昌福和妻儿,以及耄耋之年的老父亲,就住在遥远的山麓。虽说距离村委会只有3公里,但无法通车,只能步行。为了异地扶贫搬迁的事,唐春花和村干部腿都跑细了,也没动说动这家人。每次下雨,都得担心土坯房受自然灾害影响。

  2018的一个夏夜,唐春花在村委会回了住所,突然发现对面山头似有火星,便拨通了张昌福的电话。当确认因怄垃圾引发火情,她立马组织人员及时灭火和疏散群众,还把受了轻伤的张父送到卫生院处理伤口,尽管又气又急,但仍然锲而不舍地做思想工作:“还是搬出来好,交通方便、基础设施好、邻居也和睦!”

  移民搬迁按人头每人20000元,每户再单独补贴18500元,内外墙粉刷、瓷板、楼梯扶手由乡里统一发包,这样一来相当于自家没花钱。一家人理清了经济账,终于搬进了红星移民点。老家的4亩地种着田和油茶,老房子保留成了农具房。

  张昌福以前在外务工收入不错,但因罹患支气管炎,就留在家里照顾两个上学的儿子,还当了村里的图书室管理员,每年有3600元收入;妻子肖小莲去了位于工业园区的鑫通联电路有限公司务工,每月工资达3千元;此外,加入一佳合作社和光伏合作社,每年分红还有千元以上。日子渐渐地好起来,一家子其乐融融。

  一次,张家做了糯米饭,说什么也得拉着已经吃过晚饭的唐春花来尝尝。拗不过大家的热情,唐春花只得又吃了满满一大碗。

  这些天,唐春花正忙活着带贫困户古新华的独子古勇斌变更残疾证等级。小伙子19岁,从南昌护理学院毕业实习后,不幸得了肌肉萎缩症导致没能分配。以前经常帮大人干农活,现在近视、嘴角歪斜、四肢无力。在春花书记的一再鼓励下,准备往电商方向发展。

  在基地上,大家总是干劲满满:香芋收获,红星移民点的11户村民自发帮助清理泥巴、修剪根茎、过秤、打包装袋、搬运上车,干得热火朝天;疫情期间,唐春花带着大伙补种油茶、锄草、下肥,什么也没落下,总是每天5点多起床,晚上天黑了才回住处。那把磨得发亮锄头,伴着春花书记的扶贫历程,也伴着小村脱贫致富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