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网首页

一键登录

中广网首页  |  快讯  |  评论  |  国内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视频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体育  |  社区   |  教育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央广财经评论 > 正文

苏州为治堵或将实施汽车限购 评论称因噎废食

2013-04-24 10:21  来源:中国广播网我要评论 

  【导读】即将施行的《苏州市道路交通安全条例》,提出可根据情况实行汽车限购、限行,“行路难”正在把越来越多二三线城市“逼”上限购之路。4月24日10点,经济之声评论:城市治堵岂能“一限了之”?

  中广网北京4月24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苏州话被称为吴侬软语,不仅语调柔软,表达含义也很委婉。但即将于5月1日起施行的《苏州市道路交通安全条例》中,一条听起来平淡的规定,一石激起千层浪,立即引发热议。规定说,苏州市政府可根据情况调控机动车保有量及种类、可限制机动车使用频率或合理提高机动车驾驶人的道路交通使用成本。

  这个委婉的表达被外界解读为限制汽车亮起了黄灯,三个红灯即将到来,限购、限行、收费。规定为今后苏州市政府实行汽车限购、限行等措施提供法律支持、预留了空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园林甲天下,经济也位居地级市百强之首。汽车是富裕的标志。然而富裕的天堂对汽车关上了大门。虽然苏州公安交警部门一再强调,这不是红灯,是黄灯,目前暂时不考虑限发机动车牌照和限行,但此条例释放出的信号却很明显:亟需采取必要的调控手段,解决日益增长的私车和道路交通拥堵问题。参与拟定《苏州市道路安全条例》的苏州市交巡警支队中队长张中良说,“预先立法、为将来限行限购做好政策准备还是必要的。”

  截至2012年底,苏州市已拥有机动车235万辆,位列全国城市第6位、省内城市第1位 。“出行难”、“停车难”等问题十分突出。苏州中心是古城区,小街小巷是古城特色,道路相对窄,但又不能大拆大建,拥堵比较厉害。“如果继续保持这种增长速度,苏州现有的道路系统根本不能容纳如此之多的车辆。”这次苏州对限行限购立法的消息一发布,激起民间反对声一片。在一项2000多人参与的网络调查中,超过55%的人不支持汽车限购。

  网友的话道出了反对者的心声:“远的北京不说,近的上海大家都晓得,车辆限购之后,普通车牌都炒到9万多。”上海从1994年开始实行私车牌照拍卖,从2012年6月以来,上海私车车牌拍卖价“九连涨”,今年3月最低中标价为90800元,上海车牌由此被称为“最贵铁皮”。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谢卫列对此进行评论。

  继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大城市实施汽车限购之后,二三线城市限购不多。贵阳早在2011年就开始推行限购,苏州这次释放出限购的警示黄灯信号,汽车限购会不会从大城市向二三线城市延伸 ?

  谢卫列:根据我的多年的从业经历,我感觉到这个措施很可能会蔓延,全国2800多个县级行政单位和280个地级县。我觉得发展下去可能会有一个蝴蝶效应,也就是一种初始化的地方偏差,最后演变为极大的偏差。首先是二线城市,紧接着三线城市,开句玩笑,这样发展下去,恐怕三四五线城市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阶段都要限购、限行。我觉得这样对于汽车社会的和谐发展将起到极大的惰性作用。

  限行、限购他们核心目的都是为了制度,是不是只有限制这一种方法呢?

  谢卫列:从专业的角度来分析涉及到两个方面,一个是宏观经济发展方面,一个是微观经济。首先从宏观经济角度来讲,从全球发展的趋势来看,因为毕竟国外的汽车工业发展比中国发达的多,比中国早50、60年,从欧美日韩的成功经验来看,汽车数量的增长,不仅不会影响到国民生活的质量,还能加强人们的生活质量。从微观的角度来讲,中国是有特殊的国情,正在跨入汽车的门槛,在这个过程当中,现在最大的症结应该是疏不是堵。所谓制度疏导的背后,其实跟汽车产业政策和地方法规的配套有极大的关系。这觉得苏州的这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措施,最后带来的就是因噎废食,过犹不及。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6807240

编辑:蓝天鹏

央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