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网首页

一键登录

中广网首页  |  快讯  |  评论  |  国内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视频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体育  |  社区   |  教育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央广财经评论 > 正文

向松祚:国家账本一定要让老百姓看得明白

2013-03-15 09:23  来源:中国广播网我要评论 

  【导读】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吴晓灵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预算法,用国家法律管好"国家账本"。3月15日9点,经济之声评论:国家账本一定要让老百姓看得明白

  中广网北京3月15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国家预算是我们国家的账本。要管好这本账,自不待言。而眼下出现的比如三公消费、预算不透明等问题,也让我们很想知道,这么重要的一本账,到底怎么管。

  在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吴晓灵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预算法,用国家法律管好"国家账本"。全国人大去年6月公布了《预算法修正案(草案二次审议稿)》,并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有"经济宪法"之称的预算法即将迎来修订。但是在吴晓灵看来,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工作的大幕已经拉开。而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更需要预算的精确透明。但是吴晓灵代表说到,根据《预算法修正案》,财政专户的问题,国库经营权的问题,目前都还没有解决好。下一步怎么样完善,怎么样用法律管好国家的账本,让老百姓一样就能看得清楚明白?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做评论。

  吴晓灵认为,目前的预算法修正案二审稿存在着预算权力分配缺乏有效监督制衡机制等不足。具体表现在预算公开存在可操作性,现实中很多部门以国家秘密为由,回避预算公开,大大削弱预算公开制度的执行效果对于他的这种看法,如何评论?

  向松祚:我想我们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首先要理解财政的本质,财政的本质是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权力原则上或法理上应该是在人民手上。具体来讲,财政预算的所有权利应该都在人大手上,政府只能是执行权,而政府在执行过程中出了任何的纰漏和错误,人大必须要进行谈和,甚至要撤销这个政策的主要负责人,这才是财政权利的本质所在,这些年我们的财政有什么问题呢?我们的抉择权、批准权绝大多数都是在政府的手上,可以说某种程度上是直接在一把手或者二把手手里,人大真正起不到多少监督作用,所以吴晓灵委员呼吁完善立法。完善立法首先要真正的从法理上保障人大常委会、人民代表大会以及社会公众对财政预算的每一分钱是怎么收来的,每一分钱花到哪里去,你都必须要给人民一个明确的交待。我们看到西方这些成熟的法治国家,他们财政预算的权力几乎每一分钱都要议会批准的,议会不批准,你总统也好、总理也好、州长也好你是不能花这个钱的。但是我们现在与这个还有十万八千里,立法首先要细化,首先把预算所有的开支拿进来。当然,这已经有一个进步,比如最近两会已经同意,大家都在热烈的讨论要纳入全预算全口径预算监督,什么叫全口径预算监督,我们只是把一些基本的财政收入和财政开支纳入了监督范围,还有很多帐本没有拿进来,比如说国有资本的运营收入、国有企业的利润、社会保障基金、卖地的收入还有政府罚没的收入,这些收入的量加起来是相当大的。有些地方政府卖地的收入甚至远远超过了基本财政收入,而这些钱老百姓根本不知道花在哪里,所以我想这是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也是关系到每一个老百姓日常生活和福利改善的问题,必须从法律上高度重视。

  预算是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预算经济透明,财政才可能最有效率。但是吴晓灵代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预算法执行了18年,却修改了16年,一些问题依然没有彻底解决。而我们现在也感觉,虽然这些年有很大进步,但是预算仍然难以做到非常公开透明。完善预算法和相关法律的制定和修改,是否是让预算公开透明的最有效手段?

  向松祚:我刚才强调了一个客观的问题是现在中国的权力存在一个结构性的失衡,权力过多偏向政府部门,偏向执行部门,而立法部门的权力相对小。第二个,在政府里面权力又过度集中少数个人、一把手、二把手,很难起到监督的作用,所以我想预防的第一个层面,就是能不能真正做到立法和执行部门的权力分开,做到相互制衡,尤其是立法部门要做到独立性。第三个,要打破一些怪圈,动不动有人说政府怎么花钱是国家机密,我认为这个说法是非常错误的,什么叫国家机密,国家机密难道跟人大还称为国家机密吗,人民代表大会它是最高的权利机构,它的权力是超过政府执行部门的,怎么对它有机密呢?还有一个就是我们要非常的细化,现在我们的财政预算大家讲不透明呢?是一个大而化之,可能地方政府甚至包括中央政府向人民代表大会报告,报告了一些大的项目,这些大的项目动辄就是几十亿、几百亿、上千亿,这些钱花在哪些地方,大家都不知道,那这里面就有很多的猫腻,甚至里面有很多腐败的问题存在,为什么我们每次一审计或者一检查或者腐败一暴露出来就发现如此重大的问题,表明我们的监督太过于简单化、表面化太大而化之了,这种局面必须要改变的。

  三公消费一直饱受诟病。虽然现在大部分国家部门都开始晒账本,但是老百姓还是有微词,因为虽然公布了,但是具体如何用,还是难以有效监督。通过法律手段,是不是解决"监督难"的最有效的方式?具体来讲,如何从法律制定入手,细化和优化预算的监督方式方法?

  向松祚:现在三公经费的问题虽然有一点点进步,但是公布与真正解决三公经费的透明和监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原因很简单,光公布有什么用?而且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部门的公布都是犹抱琵琶半遮面,都是不愿意公布,而且这些公布很多都是大项,随便公布几项,几大项列出来就去交差。我个人认为,很多部门,包括中央一些部门公布所谓三公经费,其实应付一下老百姓的意味非常浓厚,其实他们没有认真严肃的态度。公布只是第一步,第二步人大必须要立法,三公哪些钱是该花的,哪些不该花,这点要非常明确,不该花的那谁花的你就要负责,该撤职就得撤职,该退回就得退回。如果没有这个惩罚措施,我今天花了十个亿,明天我花五十个亿你能把我怎么样呢?所以我们现在本身就没有法律可依,即使我们有法了,也是执法不严,我三公经费花多了,你能把我这个部长、副部长、市长怎么样呢?你是让我辞职吗?人大有这个权利吗?所以我想这是一个核心的问题,仅仅公布解决不了问题的。我们看到为什么老百姓对这个问题非常的愤怒,因为三公经费动辄就是数千亿,而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医疗、我们的社保急需要用钱,但是大家说钱很紧张,而三公这么多钱。这些年我们的财政收入的增长都超过GDP的增长,甚至在5个点以上,去年我们的GDP增长7.8%,我们去年的财政收入增长也接近13%。这个蛋糕在增加,GDP的蛋糕不断增长,但是政府从这个蛋糕里拿的比例,拿的块头是越来越大,这些钱到哪里去了?都是老百姓创造出来的钱,老百姓当然非常的关心也的心痛。

  所以说能否减少三公支出,能够做好细化与工作,这也是改革成败的关键原因之一。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6807240

编辑:张卓

央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