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2月25日消息(记者刘柏煊)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全国两会召开在即,经济目标怎么定、经济政策怎么走、经济建设怎么干,这些问题受到市场和社会高度关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相关学者25日热议,“应急性”政策将逐步退出,“逆周期调节”政策有望持续;应逐步丰富经济增长的内涵,避免“唯GDP主义”;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以及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等将成为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不设GDP增长具体目标”登上热搜。那么,从今年以及更长远的角度来看,是否应该放弃设定GDP增长目标?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颜色表示,完全取消是不现实的,因为GDP依然是一个重要的“指挥棒”。更现实的操作是,逐步丰富经济增长的内涵,把GDP作为一个预期性指标,而不是约束性指标。颜色说:“我们要避免‘唯GDP’主义,但是在当前的情况下,完全取消GDP目标是不现实的。因为GDP是经济运行机制的重要基础,也是我们宏观经济决策的一个基础。我认为我们应该把GDP当做一个预期性指标,而不是约束性指标,这可能会更现实一点。”

  在经济政策的走向上,几大关键词已较为明确——“连续性”“可持续性”“不急转弯”。在此基础上,学界提出的观点是,“应急性政策”应当逐步退出,“逆周期调节政策”不急于退出。

  颜色说,专项债券应当发挥更大作用,不宜大幅压缩;政策性利率和准备金不宜过快上调。“专项债券是一项很重要的财政工具,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应该扩大使用范围,提高使用效率。在全球货币政策持续宽松的背景下,我们没必要急着去调整这些政策性利率以及准备金等,这是体现政策‘不急转弯’很重要的一个标志。”

  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一大议题是“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对此,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指出,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以及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等,将成为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刘俏说:“如果要继续维持一个比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如果我们只靠劳动力要素、资本要素,那么增长的质量可能会打折扣。我们说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发展理念、新的发展格局,要体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当中最重要的增长动能就意味着要往全要素生产率来倾斜。讲到‘十四五’规划的时候,注意一个表述就是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消费是‘基础性’作用,投资是‘关键性’作用。过往四十年我们说的是投资拉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现在我们说的是消费要发挥基础性作用。”

  促消费、扩内需毫无疑问已成为重中之重。在国务院参事、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徐宪平看来,居民消费率从1978年的48.8%滑落到2019年的38.8%,居民消费率接下来有进一步提升空间,这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居民消费率偏低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堵点。大国经济主要还是靠内需支撑。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当中的要义也是要更多地依靠国内需求、国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