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2月18日消息(记者朱敏 郭翔宇)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面对疫情冲击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中国经济再次展现巨大韧性,率先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恢复经济正增长,成为全球经济阴霾下的一抹亮色。

  站在“十四五”开局和两个100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展望2021年,中国经济如何乘势而上、奋勇前行?中国之声春节特别报道《中国经济迎牛年》18日播出:《不负好时光春耕春管忙 如何为全年粮食丰产打好基础?》

  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一过,春耕备耕由南至北次第展开。

  广东农业大市湛江,农用无人机培训工作正在进行。趁着久违的春霖,湛江春耕备耕工作春节前已开始。湛江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科长李文养说:“去年下半年很多地方比较干旱,包括雷州半岛,刚好这两天下了雨,下得比较透,对缓解旱情、做好春播准备比较有利,我们想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加大春耕春播的进度。”

  打好春管春播第一仗,才能为全年粮食和农业丰收打下坚实基础。有了去年的经验,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副司长毛德智指出,今年局部疫情反弹对整体春耕备耕影响有限。据调度,今年农业生产物资总体上供应充足有保障,农机已准备到位。“截至目前,已累计检修保养拖拉机等机具1100万台,确保春耕机具状态良好。预计春耕生产可投入大中型拖拉机、耕整机、工厂化育秧设备、高速插秧机、宽幅精量播种机等各类农机具2200万台(套),机具投入充足,能够保障春耕生产需要。”

  在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坪市乡圩镇中心市场,记者注意到多家农资经销店有三三两两的村民购买所需的农资物品。某农资经销商刘兰英告诉我们,往年春节期间,村民们主要是购买食品、服装等年货,农资店门可罗雀。今年村民们转变思想,种粮积极性提高了。“去年12月份就开始预订种子、化肥、农药,还有塑料薄膜等农资,目前仓库有近100万元的库存。今年大家买农资也更早,担心农资紧俏,毕竟早稻比以前扩大了种植范围,大家种田积极性也更高了。”刘兰英说。

  今年1月,赣州市南康区坪市乡小陂村农民谭春东通过当地政府协助,与多名村民协议转租了35亩农地,加上原有的16亩农田,谭春东迫切地意识到要在春节前把农资准备到位。“大家都是提早动手买农资,这样品种会比较全,选择也会比较大,特别是一些科技含量高、针对性强的高钙肥特别受欢迎。”谭春东说。

  去年春耕备耕初期,受疫情影响,部分地区流通受阻,化肥价格上涨。毛德智表示,今年,目前全国化肥农药供应总量有保障。“预计春耕用肥需求量1760万吨左右,可供应肥料2030万吨,供应总量能够满足需求。2020年农药总产量163万吨,可以满足农业生产需要。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配合交通运输等部门,全力以赴做好种子、化肥、农药等春耕生产物资的运输保障工作,对于疫情中高风险地区采取针对性的保障措施,确保农业生产物资不因运输问题影响供给。”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农业农村系统立下“军令状”,今年全年粮食产量要确保在13000亿斤以上,力争稳中有增。“首先是稳口粮。去年南方扩种了双季稻面积,今年还要稳住,不能减少。同时像西北地区、黄淮海地区小麦的面积也要力争有所恢复。其次,稳大豆。继续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力争面积稳定在1.4亿亩以上,同时提高单产和品质。另外要确保国内的食用大豆能够基本自给。另外就是增玉米。重点还是扩大东北和华北地区玉米的面积。”

  据中国气象局预计,2月份冬麦区降水仍然偏少、气温偏高,旱情可能持续发展。眼下已进入小麦需水高峰和春季田管的关键时期,持续干旱对小麦返青生长构成威胁。近日,农业农村部下派9个专家工作组赴冬小麦主产省,实地调查评估旱情影响,指导农民科学抗旱,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唐仁健指出,除了旱情,今年粮食还要过虫灾的关口。“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拉尼娜现象可能在上半年春耕生产时出现,很多地方会有一些旱涝极端天气发生,概率比较高。另外,像草地贪夜蛾等病虫害也可能会较大程度影响生产。所以我们下一步要坚持科学抗灾,制定好预案,做好监测防范,努力实现虫口夺粮,抗灾夺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