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一代浙商传奇鲁冠球逝世 被誉为“民营企业家的常青树”

2017-10-26 17:32: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0月26日消息(记者高敏 梁婧 陈蕾)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昨日,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因病逝世,享年72岁。这位传奇浙商曾为经济之声录制《报时中国经济》。

  1945年,鲁冠球出生在钱塘江边的一个乡村。当时,他的父亲在上海一家医药厂工作,他和母亲生活在农村,日子过得艰难。15岁时,读初中的鲁冠球被迫辍学,当过打铁学徒,开过米面加工厂。

  1969年,24岁的他等到一个机会:国家批准每个人民公社可以开办一家农机厂。他立即筹集4000元,带领6个农民,创办了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用废旧钢材作原料,生产犁刀、铁耙、失蜡铸钢等五花八门的产品。

  1979年,改革开放大幕开启。《人民日报》一篇名为《国民经济要发展,交通运输是关键》的社论,让鲁冠球看到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前景。他决定集中力量生产汽车传动轴与驱动轴的连接器万向节,并将工厂更名:萧山万向节厂。

  如今,万向已经蜕变为年产值超过千亿的帝国,傲居汽车零部件领域的世界级地位,以一系列前沿布局牵动着全球汽车业的神经。鲁冠球在美国市场摸爬滚打30多年,建立了广泛的人脉。有一半的美国汽车使用万向生产的零部件。万向还收购了20多家美国企业,每年在美国投资超过10亿美元。谈起在美国投资的有效做法,鲁冠球总结了三个词:“守法、双赢、诚信”。

  鲁冠球说:“首先,一定要尊重对方。既然到他们那里去投资,就要符合当地的法律法规;其次,他为什么要跟我合作,他如果能赚到钱,那么生意就可以长期地发展下去;更为重要的是,一定要诚信。你有什么实力、技术以及困难,应该跟对方讲清楚,千万不能讲假话。” 

  这些年来,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鲁冠球对此也深有体会。

  鲁冠球说:“我们乡镇企业、民营企业确确实实靠竞争、凭体力,实际上,我们这些年只赚了些小钱。加大改革的力度,抓住改革的红利,各种审批进一步放松,可以到外面加大投资,好放的尽量都放开,像铁路、能源、电力、石油、金融,原来不能进的,现在都能进去了,这就是最大的变化。能不能进去,愿不愿进去,是两码事情。什么都有风险,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其中的风险能不能把握,能把握的就要进。”

  鲁冠球被誉为“民营企业家的常青树”。前21世纪商业评论主编、现“伯凡时间”节目主编吴伯凡认为,鲁冠球从小缝隙里开拓了大空间,企业不仅做得大,而且做得稳。

  吴伯凡表示:“他在第一代企业家当中是非常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在没有机会的地方找到机会,企业起步的产品是汽车零件万向节,它很有象征性,虽然小,但是在汽车里必不可少,非常重要,能够向各个方向自由转向。单点突破,别开生面,互联网企业今天在讲这样一个概念,但是他在三四十年前就开始了这样的实践。我们都习惯叫他‘企业界的常青树’,他是一个非常执着,又非常谦虚的人,用吉姆柯林斯的话说,就是最高级的第五级领导:谦卑而执着,羞涩而无畏。所以他不仅企业做的好,而且企业做的非常稳。”

  财经作家吴晓波今日也通过公众号发表文章说,曾问鲁冠球打算什么时候退休,鲁冠球说:战士的终点,就是坟墓。吴晓波这些年来也常常会跑去万向做调研。

  吴晓波说:“记得我第一次见鲁冠球是1991年,那时候他40多岁,已经是全国著名的企业家。他是1945年出生的,1976年就开始创业了,做一个自行车轮胎的维修站,后来做拖拉机的配件公司,再后来做汽车的零配件万向节。我去的时候,他的公司名字叫做杭州万向节总厂,现在叫做万象集团。”

  吴伯凡认为,鲁冠球是第一代浙商中颇具企业家精神的典型代表,务实、坚韧。就像大家讲到浙商,常常会想到“扣子”精神。

  吴伯凡说:“扣子是一个利润非常薄,看上去很简单的一个产品,但是有人就能够通过做扣子,把企业做到很大,宗庆后也好,鲁冠球也好,都是从很小的东西做起,把它做到极致,把一个不起眼的产业做到非常大。在这个过程中,肯定是有无数的困难,但是他们都以一种非常坚韧的精神寻求突破,代表了浙商的精神。”

编辑: 王雨馨
关键词: 鲁冠球;因病;逝世;浙商精神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