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展工盛赞:小茶叶大形象

  【拼搏的形象、创新的形象、文化的形象、诚信的形象、惠民的形象】

  卢展工会见出席信阳国际茶文化节的嘉宾及茶企业代表专家

  中广网河南分网消息 据河南日报报道:清明连谷雨,茶乡茶事兴。昨日下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在信阳会见前来参加第20届国际茶文化节暨2012中国(信阳)国际茶业博览会的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原副主席曹刚川,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主任杨传堂等嘉宾和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茶产业企业代表及专家。

  【谈河南】

  经济社会发展

  趋势、态势、气势都不错

  卢展工首先代表河南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省军区向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说,20年来,在各位领导、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指导和帮助下,信阳茶文化节历日经年,渐入佳境,河南茶产业蓬勃发展,信阳茶文化节越办越好,实在是可喜可贺。

  卢展工说,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比较好的趋势、比较好的态势、比较好的气势。一是战略定位越来越清晰。国务院《指导意见》中明确了中原经济区的五大战略定位。二是发展战略越来越清晰。为贯彻落实好国务院《指导意见》和省委全会提出的《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省人大通过了《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纲要》,当前,我省正在积极配合国务院有关部门衔接编制中原经济区建设规划,努力把中原经济区战略实施好。三是发展路子越来越清晰。我们持续探索走一条“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这条路子是中央的期望,是河南人民的期望,也是河南人民的创造。四是转变方式越来越清晰。持续开展以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学习交流和创新实践,持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使领导干部进一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更好地转变观念、形成合力。五是务实发展越来越清晰。就是以务实发展树立务实河南形象。我们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强调学明白、想明白、说明白、做明白,说到做到、说好做好。

  【谈茶】

  涉民生展形象

  卢展工说,茶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每天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与河南有着很深的渊源。茶之祖,河南是茶的重要发源地,早在炎帝黄帝时代,茶叶就作为一种药材被用于解毒祛毒,后来成为一种饮品广为传播;茶之乡,茶在河南广泛种植,特别是信阳是我国的著名茶区;茶之韵,河南种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茶之缘,以茶会友能够广泛结缘。茶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意义重大。茶是农民增收的渠道,发展茶产业能够促进广大茶农增收致富;茶是社会和谐的饮料,饮茶能够促进人们的交流、社会的和谐;茶是人民健康的良药,能够强身健体、增进健康。

  卢展工说,去年来参加茶文化节时,他讲了三句话。小茶叶大产业,这些年来全国各地茶产业迅猛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小茶叶大民生,发展茶产业能够促进就业、农民增收等民生问题的有效解决。小茶叶大文章,发展茶产业事关民生改善、文化发展、社会和谐,大有文章可做。这里,他再增加一句话,小茶叶大形象。一是拼搏的形象。没有艰苦奋斗、勇于拼搏的精神,就不可能推动茶产业大发展。二是创新的形象。发展茶产业离不开思想的解放、观念的转变、思路的创新。三是文化的形象。茶有文化,有以文化人、以茶润心的独特文化内涵,茶产业的发展与文化、旅游业发展紧密相连,展示的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形象。四是诚信的形象。茶是一种饮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质为本,质以诚为根。讲诚信才能重质量,重质量才能保安全,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才能推动茶产业有序持续发展、更好更快发展。五是惠民的形象。发展茶产业,一方面要惠及广大茶农,茶商要把握合理的利润空间,更多地回馈茶农来调动广大茶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惠及群众,茶商要更多地关注产品质量,不要过度包装,使广大人民群众喝上质好价廉的茶。

  卢展工说,信阳茶文化节已经举办了20届。要认真总结成功经验,进一步加强各方面的协作,把茶文化节打造成一个立足中原、服务全局的重要平台、重要品牌。预祝信阳茶文化节圆满成功。

  【嘉宾谈】

  红绿相映豫茶更香

  曹刚川:近年来,河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不断推进,随着“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的不断探索,河南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信阳毛尖久负盛名,早在1915年就获得过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现在信阳茶叶增加了红茶品种后,可谓是红绿相映,极大丰富了河南的茶文化,壮大了河南的茶产业。我们对河南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杨传堂:20年来,信阳茶产业发展势头很好,信阳茶叶正在大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希望信阳茶文化节办得一年更比一年好,为服务三农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中原崛起做出新的更大贡献。衷心祝愿河南茶产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

    记者平萍

来源:河南日报    责编:郭同欢

中央台简介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版权声明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客服热线:010-86093114 400-668-0040 传真:010-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