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中央台特别报道:河南"编外雷锋团"无私奉献50年
2012-02-20 08:06   来源:中国广播网    打印本页 关闭
    

  中广网河南分网消息 (记者辛如记 赵飞 河南台记者宋相勋)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广为传扬的雷锋精神,伴随我们走过了50年。雷锋精神像一面旗帜,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唱响理想信念的正气之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都和雷锋的名字紧紧相连;创新、奋斗、勤俭、自强都以学雷锋为载体,彰显和传播着时代精神。从今天起,《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推出特别报道《传承雷锋精神、守望道德信仰》,聚焦普通人的助人善行,续写温暖的身边感动,以更好地弘扬雷锋精神,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今天请听第一篇《河南“编外雷锋团” 无私奉献五十年》。12-2-20新闻和报纸摘要全文>>>

  河南省邓州市有560名雷锋的生前战友,半个世纪以来,他们在各自工作岗位上身体力行地传播、实践雷锋精神,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编外雷锋团”。在他们的感召下,践行雷锋精神的队伍越来越壮大。

  在河南省邓州市中医院的理疗病房里,24岁的马钢正在母亲的照料下接受针灸治疗。去年8月,马钢突发脑溢血,每天治疗都需要大量的医药费,这对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来说,是一笔难以承受的经济负担。编外雷锋团吧友营的网友们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刻在网上中发起募捐救助活动,马钢的母亲说:“编外雷锋团的这个捐款一点,那个捐款一点,帮忙大呀。”

  1960年,560名邓州青年入伍,他们与雷锋分在一个团,亲身感受了雷锋精神。复员回乡后,他们分布在邓州的20多个乡镇,很多人已经步入花甲之年,但弘扬实践雷锋精神的劲头却不减。1997年,老战士们成立“编外雷锋团”。

  “编外雷锋团”的团长,是原雷锋团第九任团长宋清梅。老宋收入并不高,却经常资助家庭条件困难的学生。宋长春就是他的资助对象之一。宋长春1992年考上师范,因为家里困难,差点想退学,宋清梅知道以后,当时就送去1500元。如今,已经当上老师的宋长青说,这1500元钱改变了他的命运,更让他知道了雷锋精神的价值所在:

  宋长青:“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我就把这种无私奉献、乐于助人这种精神,不仅自己身体力行,而且教育孩子们,让他们也学会怎样做人,以后怎样在社会上帮助别人。”

  现在,“编外雷锋团”已先后成立了少年营、青年营、大学生营、交警营,包括在网友参加的吧友营。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加入,“编外雷锋团”的队伍发展到了4000多人。团长宋清梅说:“过去这些80,90后的孩子们,很担心他们,现在通过做报告,我们这几年招的新成员确实这些孩子们朝气蓬勃,看到他们学习工作的劲头,特别是对雷锋的渴望,对雷锋精神的渴求,心中感到非常宽慰。”

  中央台短评:点滴出发,延续温暖 撰写:赵九骁

  给需要帮助的人施以援手,为濒临失学的孩子送去希望……河南邓州“编外雷锋团”的团员们,以细微平凡、乐于助人的行动,默默守望温暖的道德信仰,始终延续闪光的雷锋精神。

  如同爱心的奉献无需理由,高尚的雷锋精神,也从来没有预设高高的门槛。在举手投足的工作岗位上,在言谈举止的日常生活中,在看似微不足道的每个瞬间,每位公民都能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出发,温暖心灵的感动就会延伸,道德的阳光雨露将长久滋润每一寸土地。

责编:闫磊中国广播网

精彩图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