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深调研:广东乡村振兴需加强长效扶贫产业

2018-09-07 13:55:00来源:南方都市报

  关键词:乡村振兴 精准扶贫

  调研时间:8月21日-8月24日

  调研地点:清远市佛冈县、英德市、韶关市大桥镇长坝村、韶关武江区重阳镇

  调研背景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打赢“三大攻坚战”,其中之一就是要打赢脱贫攻坚战。今年7月6日,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工作推进会在广州召开。会议对今后三年脱贫攻坚工作作了具体部署,广东省委、省政府制定印发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2018一2020年)》并提出聚焦贫困地区和相对贫困人口,着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确保到2020年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基础的总体要求。目前,广东已基本建立脱贫攻坚制度体系。

  根据扶贫标准,全省认定相对贫困人口70.8万户、176.5万人;根据贫困发生率高于5%,统筹考虑村内公共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情况,全省认定相对贫困村2277个。这2277个贫困村内相对贫困人口占30.13%,其余69.87%的相对贫困人口分布在贫困村外。贫困程度较深的县(县均相对贫困人口超过3万的)有17个。广东省脱贫攻坚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广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如何结合当地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扶贫产业?当前还存在哪些制约脱贫攻坚工作的政策性、制度性问题?如何解决?为此,南都记者跟随广东全国人大代表调研组对清远、韶关的部分扶贫产业以及新农村建设情况展开调研,并采访了本次广东全国人大代表调研组、政府部门相关负责人等。

  广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如何结合当地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扶贫产业?当前还存在哪些制约脱贫攻坚工作的政策性、机制性问题?近日,南都记者跟随部分全国人大代表赴清远、韶关实地调研广东推动乡村振兴、促进精准扶贫脱贫工作情况。调研发现,调研组走访的贫困村在人居环境方面已有明显改善,产业扶贫也取得一定成效。但目前仍存在扶贫队伍力量不足、长效发挥扶贫效益的产业少、产业辐射带动能力不够、财政投入使用率低等多种问题。

  振兴路径

  贫困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调研中,南都记者从广东省扶贫办了解到,广东省目前有2277个省定贫困村,通200人以上自然村公路路面硬化建设完成2069个项目,累积完成里程2252.384公里,占计划里程的51.24%。全省2277个省定贫困村20户以上自然村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完成率达97.7%,“三清三拆”等村容村貌整治完成率达76.7%。

  另外,农村供水供电也已基本能保障村民日常生活的使用。据省扶贫办相关负责人冯思华介绍,全省农村集中供水率从2015年底的84.7%提升至91.74%;行政村自来水覆盖率已达92.2%。贫困村电网改造完成率达59%,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切实的提高。

  农村的人居环境改善情况如何?南都记者跟随调研组来到韶关市武江区重阳镇黄岸村实地考察。黄岸村共430户,总人口2020人,是重阳镇的三个省定贫困村之一。

  记者在现场看到,如今,走进黄岸村,村庄的主干道干净平整,稻田漂亮有序,房屋错落有致,村民们还自发在房屋外墙绘制装饰画,村庄里已是一派宜居景象。

  据武江区教育局副局长、重阳镇黄岸村第一书记李远贵介绍,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推进,黄岸村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主干道的修建和LE D路灯的安装,解决村民“走路难”的问题。今年4月,黄土坛文化健身广场也已竣工并投入使用,“只要不下雨,村民们的广场舞天天都有!”李远贵说,村民们的幸福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李远贵还透露,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清三拆”的基础上,新农村创建工作将继续强化,排污排水等基础设施的施工也将进一步开展。

  韶关市政府在向代表们汇报时透露,今年上半年,韶关市乡村振兴步伐加快,全域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抓实278个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工作,着力打造20个样板村。

  据韶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许志新介绍,韶关全市村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已完成投资约3.2亿元,农村生活垃圾有效处理率为94.9%。

  产业扶贫初具成效

  今年的全省乡村振兴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特”字文章,推动实施新时期我省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富民兴村(2018-2020年)行动方案。要形成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

  南都记者了解到,目前,全省各地形成了优质水稻、岭南水果、优质蔬菜、名优茶叶、名特南药和禽畜养殖等一批传统特色产业,其中省定贫困村已发展农业产业(品种)1346个,畜牧业产业(品种)774个,成为促进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脱贫的主导产业。

  在推进产业扶贫的过程中,农业经营主体起到了“领头雁”作用。各地引导贫困户成立脱贫合作社,带领农民进入市场。同时,培育壮大扶贫新型经营主体,引导龙头企业在贫困村建设生产基地,帮助开发特色资源,吸纳贫困人口就业。

  南都记者跟随调研组在清远佛冈县石角镇龙塘片区调研时走访了广州华农大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发起成立的华农大新龙畜牧股份有限公司。

  新龙公司在石角镇主营华农大奶牛场,据项目有关负责人介绍,自2017年营运开始,奶牛场与当地合作社开始订单式合作种植饲料玉米,年产值48万元。

  新龙公司向合作社提供种子及技术支持,合作社负责整合土地、种植和收割,最后玉米再送到养殖场加工制成饲养奶牛食用的饲料。“订单式的合作模式,解决了农产品收获后的销路难题。”该项目负责人说。

  此外,2018年2月以来,佛冈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与佛冈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开展“普发扶贫”贷款合作项目。向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发放贷款。贫困户成立的专业合作社负责对贷款资金进行统筹,再投向社会上的优质企业,企业将从日常经营收益中,按年收益9%标准向合作社支付投资收益。华农大奶牛场作为优质企业,在佛冈采用“公司+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按照贫困户一户可贷款3.5至5万元计算,一户一年可以获得收益3150元至4500元,达到脱贫的目的。

  南都记者在调研时发现,在清远英德市,作为“百企扶百村”的民营企业,英州红茶有限公司也采用了类似的模式———“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增加贫困户的稳定收入。当地贫困户每户统筹2万元财政扶贫资金到万联茶叶专业合作社作为茶叶种植资金,由合作社在英州红茶有限公司茶叶基地为每户贫困户帮扶种植两亩茶园。

  知名企业结对帮扶

  广东省委农办相关负责人在向代表们汇报时表示,在广东省乡村振兴工作会议结束后的第3天,省政府就召开了全省农业工作暨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推进会,研究部署发展富民兴村产业。此后,广东省农业厅陆续举办广东茶叶产业大会、广东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等,逐一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并全面启动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程。目前,第一批1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已经评选公布,第二批25个产业园正在公示。

  此外,该负责人还透露,省人社厅、省卫计委从今年起,每年将专门公开招聘1万名医、药、护、技类专业技术人员,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同时,省住建厅成立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设立13个小组,加强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省农科院则成立了31个产业专家团队全力服务乡村振兴工作。

  备受关注的乡村振兴工作,也吸引了社会力量的广泛投入。多家知名企业通过结对帮扶形式,助力乡村振兴。另外,省工商联今年将组织2000家企业结对帮扶粤东西北地区村庄,目前已有1286个企业启动,计划投入帮扶资金30 .2亿元。

  存在问题

  1 未来扶贫工作要强化队伍建设

  此次调研中,村干部的队伍建设是调研组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对此,黄岸村第一书记李远贵表示,部分村干部只有小学文化水平,对于文件的理解有一定难度。

  李远贵还表示,提升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除了加强培训以外,解决编制和待遇问题更为关键。“村干部的工作很累,2400元的工资根本不够养家糊口,部分村干部的收入还要靠做农活支持,”李远贵透露。

  对于编制问题,他也建议,可以尝试将镇一级的编制划分给村一级使用,吸引大学生毕业以后回归就业。

  清远市政府副秘书长胡兴桂也在汇报中表示,在目前的工作中,存在脱贫攻坚干部队伍力量不足,部分扶贫干部能力与脱贫攻坚不相适应的问题。

  “精准扶贫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各级扶贫部门业务人员配备不足,尤其是镇一级以下的扶贫干部数量更是不足,”胡兴桂还表示,扶贫干部队伍也不同程度存在思路方法、能力水平与打赢脱贫攻坚战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

  对此,广东省扶贫办相关负责人指出,未来的扶贫工作要强化队伍建设,实施“头雁工程”,大力加强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同时,要加强基层扶贫干部和驻村工作干部力量,全面实施扶贫干部轮训,着力培育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扶贫干部队伍。“另外,要做好驻村干部调整轮换工作,确保2018年度考核结束前完成新老驻村干部调整对接工作,保持工作的连续性。”

  2 长效发挥扶贫效益的产业偏少

  产业扶贫是广东扶贫工作的重点之一。但南都记者在此次调研中发现,目前能很好发挥扶贫效益的产业仍然十分稀缺。

  韶关市委农办、市扶贫办主任范国文反映,许多扶贫项目只能在短期内实现脱贫,并不能长效发挥作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更是有大量项目以失败告终。“像韶关能取得成效的马蹄、香芋产业,发展都超过了二十年。”

  广东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广东各地参与产业扶贫经营主体实力不强,带动能力较弱。农业龙头企业区域分布不平衡,且近一半的市县级龙头企业销售额不足2000万元,辐射带动能力不强。“许多扶贫产业规模小,粗放低端缺乏产业链支撑,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较差。”该负责人说。

  调研还发现,产业扶贫的辐射带动能力也仍然需要进一步提升。

  在清远佛冈调研时,全国人大代表、普宁市水果蔬菜局党组成员、果树研究中心主任佘丹清向奶牛场负责人提问:“与农民合作订单生产的玉米占到奶牛场所需饲料的几分之几?”

  “目前只占六分之一,其他还要外购。”该负责人回答。

  据了解,尽管合作订单生产帮助农民解决了一部分农作物销路的问题,但对于周边的农民来说,奶牛场的带动作用仍然极其有限。“虽然贫困户可以通过投钱获得年收益,但坐等收入是会比较焦急,最重要的还是应该带动就业。”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湛江供电局110kV雷高巡维中心副站长吴翔说。

  3 财政资金使用率偏低

  据广东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广东省财政预算安排616.8亿元,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财政投入比上年增长125.9%,规模为历年最大,幅度为历年最高。

  其中,财政厅将257亿元用于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同时,拨付167.85亿元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支持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此外,为推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广东安排81.7亿元用于加强农村水利、交通建设等。

  对于600多亿的扶持资金,各地都认为是支持乡村振兴的“及时雨”。“但资金使用的范围还是太小,”范国文称,根据规定,支持乡村振兴的资金,只能适用于六个方面,包括农村垃圾、农村污水、村道、饮用水、卫生站、公共服务设施等,“这就极大地制约了乡村振兴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国文说,“省里明确规定,一些新农村建设的前期工作是不能使用专项资金的。例如‘三清三拆三整’和建设的前期规划。像‘三清’垃圾清理,每个自然村就要花五万元,而建设前期规划的费用更是非常高的。”范国文透露,为解决资金问题,韶关市财政今年支出了两亿元用于乡村振兴工作。

  省委农办相关负责人则表示,广东的农村大部分资金使用都参照城市的情况,招投标,走程序,整个过程非常漫长繁琐,短则半年,多则九个月、十个月。该负责人认为,这并不适合农村的实际。他透露,现在广东省已经明确由湛江和梅州两市进行试点,根据实际情况和农村的特点,推出一套适合农村项目资金使用的办法,相关的省直部门也将深入研究农村资金使用的制度问题。

  决策参考

  ●进一步提升贫困村人居环境,尽快启动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进一步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集中连片发展岭南特色水果、南药、茶叶等特色产业。

  ●提升广东农业特色化、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水平,形成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提高扶贫产业的生产效益和辐射带动能力。

  ●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作用,着力培育壮大贫困地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引导贫困户组建合作社。向贫困户提供全产业链服务。

  ●实现产业扶贫“五个对接”:扶贫产业与区城主导产业对接、产业基地与农业科技特派员对接、产业项目与新型经营主体对接、贫困户与脱贫致富带头人对接、特色产业与农村电商和社会化服务平台对接。

  ●加强基层扶贫干部和驻村工作干部力量,从实施扶贫干部轮训与解决编制问题两方面入手。

  采写:南都记者 吴璇

编辑: 官文清

深调研:广东乡村振兴需加强长效扶贫产业

提升广东农业特色化、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水平,形成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提高扶贫产业的生产效益和辐射带动能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