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讯 (记者/尚黎阳 通讯员/彭勇 黄乾 印强)近年来,预付式消费越来越常见,“双11”期间,不少商家也采用了这种模式。11月10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发布会,介绍预付式服务合同纠纷审理情况,并发布典型案例。

  2017年至2018年,广州法院受理预付式消费服务合同纠纷2025件。2019年至2020年9月,广州法院受理4632件。受今年疫情冲击,部分商家尤其是中小商家,出现关门停业、卷款失联、破产等,导致消费者的预付款服务无法兑现,仅今年1—9月,广州法院受理此类案件3047件,同比增长171.8%,审结近90%。

  教育培训、美容美发、旅游和健身等行业是预付式消费纠纷的重点领域。近年来,随着消费者消费方式的不断改变,涉及餐饮、网购、网络游戏、汽车行业等新兴生活服务领域的案件数量也逐渐增多。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虚假宣传的认定、预付款退还条件等方面。

  商家通过向社会公众发放预付卡的方式,广泛吸纳会员,一旦商家的经营或服务出现问题,就会产生辐射效应,导致众多消费者抱团维权,引发群体性诉讼。不过,与其他民商事纠纷相比,预付式消费服务合同纠纷个案标的额较小,多在2000元至3万元不等。2020年1月至9月,广州法院受理预付式消费服务合同纠纷案件适用小额诉讼、简易程序的比率达30.4%。

  广州中院通过梳理近年案件情况,发现商家在经营过程中,主要存在虚假宣传、滥用格式条款、诱导消费贷款等违规行为,而消费者通常面临维权举证难的问题。法院提醒广大网购消费者,在消费时不要仅关注价格,还要及时了解清楚经营者在网页中标黑加粗的内容,并保留交易快照、支付凭证、收货凭证等证据,依法合理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