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我国青少年近视率高居世界第一 近视率成政绩考核“必选项”

2018-08-05 12:15: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8月5日消息(记者李欣)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教育部近期发布的《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显示,我国学生视力不良问题突出,小学四年级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已经达到36.5%。实际上,我国青少年的整体视力情况早已不容乐观,初、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近视率均已超过70%,青少年近视率已经高居世界第一。

  为此,近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起草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打响了青少年视力健康“保卫战”,并将青少年近视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用抓GDP一样的考核手段来抓近视率,能否真正解决我国青少年近视高发的现状?

  暑期随意走进一家眼科医院,走廊里的就诊人员总少不了青少年,有的还是幼儿园的儿童。有儿童家长说,孩子经常看电视、玩手机和iPad,后来视力就不是很好了。

  根据教育部近日发布的首份《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目前学生视力不良问题突出,四年级、八年级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36.5%和65.3%。

  郑州市纬五路一小老师王杜鹃说,班里戴眼镜的孩子越来越多,一二年级少一些,四五六年级多一些,有的班里戴眼镜的孩子可能占到三分之一。

  其实,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并呈现低龄化趋势,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根据世卫组织2017年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高居世界第一,远远超过欧美发达国家,我国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近视率均已超过七成,小学生的近视率也接近40%,并逐年增加。

  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组长王宁利介绍,从统计数据看,有三个高峰增长期,小学五年级小升初的时候,是第一个增高式跳跃性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初中升高中阶段;然后就到高考阶段。

  一个青少年近视,可以理解为勤奋好学,用眼过度。但当一个国家的青少年大部分都戴上了近视眼镜,这就不再是简单的学习问题,而是关乎国民健康状况和身体素质的大问题。

  早在2007年,国务院就发布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提出“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青少年营养不良、肥胖和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但十多年后的今天,监测数据显示,近视发生率不降反升。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副组长杨智宽解释,第一是作业负担太重;第二是环境,现在的孩子倾向待在房子里,去室外的时间少了;第三是跟电子产品有关系。

  为解决以往规定相对笼统、措施不够具体的问题,近日,教育部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起草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提出,到2023年,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并且明确了家庭、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学生和有关部门在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中的责任,提出了具体措施。比如,家长要控制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学校层面,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完成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初中不得超过90分钟等。

  对此,郑州市纬五路二小老师任琳说,减少课业负担,也要改变“课内不讲课外讲”的现状。课业负担不仅指课内作业,比如一二年级的孩子课内没有作业,但家长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课外作业也不少。

  其实早在2013年,教育部就发出过通知,小学一至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此次“老话重提”,不少家长却认为可操作性不强,不留家庭作业看似减负,但无形中却增加了家长的负担。

  学生家长陈女士表示,比如孩子小升初的时候,他如果想上好学校,可能就要进行择校考试,这种考试不止考书本知识,可能会加以扩展,所以课外必须要加量。

  陈女士的担心其实也是大部分家长的忧虑,降低孩子近视率的背后,并不是简单的时间加减法,更涉及到一系列的教育改革问题。此次《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考试管理,严禁以各种名义组织考试选拔学生;禁止幼儿园“小学化”。

  此前,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也表示,对于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做法要予以全面整治。部署各地以县为单位开展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的专项治理行动;同时面向全国,广泛征集优质课程资源,提供给幼儿园,供每一所幼儿园学习、借鉴,坚决治理“小学化”倾向。

  而此次《意见》最突出亮点,就是将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纳入政府考核指标,严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单纯以学生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考核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此次《意见》不可谓不严,但要见到实效还要看落实和教育的整体治理思维。这是在现有行政管理体制下最为刚性的要求,但是这个方式能不能解决问题?会不会出现新问题?比如,近视谁来鉴定?没有规范的、可信的第三方评价,这是一个大问题。通过这种刚性要求会起一些作用,但是不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定要改变教育的管理和评价。

编辑: 周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