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2月12日消息(记者朱敏)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一渠架南北,天河通水来。今天是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五周年的日子。这项工程奇迹让京、津、冀、豫百姓实现了“共饮长江水”。今天(12日)上午,水利部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截至今天,工程累计调水量已近30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2亿人。

  南水北调提供的水源已经转变为多个重要城市生活用水的主力水源,成为这些城市供水的生命线。一路北上的江水,不舍昼夜地奔腾了五年,它润泽了哪些地区?带来了多少效益?南水北调后续还有哪些工程规划?

  2014年12月12日,随着陶岔渠首开闸门,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正式全面通水。滚滚清流,向北狂奔,抵达首都北京。为了这一天,南水北调经历了50年科学论证和50多个方案比选,11年建设,创造了一项项工程建设奇迹、技术创新奇迹和制度创新奇迹。

  如今,首都人民平均饮用的10杯水中,有7杯来自南水,喝南水已成日常。水利部副部长蒋旭光介绍:“截至今天早八时,调水量准确地说是299.5亿立方米,接近30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2亿人。北京城区73.3%用上了南水,天津市14个行政区全部用上了汉江水,河南受水区城市的59个县区全部受益,河北90多个县区受益。”

  今年江苏、安徽、江西等地遇到了几十年不遇的大旱,南水北调工程与其他相关工程共同输水,大大地缓解了旱情,实现了“有旱情没旱灾”。

  日前,在南水北调中线的主要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工作人员从库里捞出一大杯水,水质澄澈透亮,不见任何杂质,现场人员一饮而尽,纷纷称赞甘甜爽口。南水北调中线渠首环境监测应急中心副主任黄进说,五年来,圆满实现了“不让一滴受污染的水进入丹江口水库”的目标。黄进表示:“通水以来,经过我们不间断地监测、预警、巡察,截至目前,我们渠首中心共出具75万余个监测数据。数据结果表明,丹江口库区水质一直持续稳定在II类及以上标准,完全满足了中线调水的要求。”

  除了丹江口,中线干线输水的过程中80%以上水质断面为一类水。东线工程稳定在III类标准,500多万群众告别了长期饮用高氟水和苦咸水的历史。南水北调让缺水的华北地区不仅有水喝,还有好水喝。

  人需要水,大自然也需要水。因地下水超采严重,华北地区多条河流干涸、周边草木枯萎。蒋旭光表示,从2018年9月开始,水利部会同河北省实施了利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等水源对河北滹沱河、滏阳河、南拒马河等试点河流实施生态补水,效果显著。蒋旭光表示:“截至现在,已经累计补水超过12亿立方米。试点河段补水期间,河流恢复了基本功能,形成了最大补水河长477公里,最大水面面积46平方公里,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沿线城市的河湖湿地以及白洋淀水面的面积明显扩大,水生态环境的改善提升非常明显。北京密云水库蓄水量自2000年以来首次突破26亿立方米。”

  南水北调这项世纪工程凝聚着数十万移民的付出。其中,丹江口库区移民34.5万,中线干线征迁群众9万,涉及8个省市,25个大中城市,150多个县市区。这些移民都去了哪里?过得怎么样?蒋旭光通报说:“这些移民安置在豫鄂两省16个市51个县的649个移民安置点,600多个移民安置点。在移民安置过程中,我们率先按照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产值的16倍进行征地补偿,同时针对丹江口水库二次淹没实物指标偏低的状况,计列建房困难补助,确保移民群众人均住房面积不低于24平米。计列了土地增补费,确保移民生产安置用地与安置区农村居民基本相当。据统计,现在丹江口移民人均收入已经达到万元以上,大幅度地超过了其搬迁前原有的水平。”

  根据《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要形成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连线,构成“四横三纵”为主体的中国大水网。针对后续工程建设计划,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石春先表示,东线将推进二期工程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石春先介绍:“东线工程主要是在一期工程的基础上增加向北京、天津、河北供水,同时还要进一步扩大向山东和安徽供水。对于中线而言,我们有两项工作,一是实施引江补汉工程,近期我们想实施从湖北的香溪河取水,自流引水到汉江的丹江口水库大坝下面,现在的初步规划大概是200个流量,正在根据调水的需求进行论证,年调水量在40亿左右。二是干线调蓄工程。对于西线而言,主要是加紧推进前期工作。”

  水利部表示,今年年底必须完成东线二期工程规划、引江补汉工程规划和中线干线调蓄水库的布局方案。明年年底之前要完成这些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争取一些工程局部段尽早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