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济南12月12日消息(记者桂园)记者从山东省相关部门了解到,南水北调水已成为山东重要的供水水源。自2013年11月15日试通水以来,南水北调山东段工程已顺利完成了六个年度调水任务,累计调入山东水量39.21亿立方米,全省已有枣庄、济宁、济南、聊城、德州、淄博、滨州、东营、潍坊、青岛、烟台、威海等12个市调引长江水,61个县(市、区)因此受益。本年度,山东将从省界抽江水7.03亿立方米,向沿线12市净供水4.34亿立方米。

  通水六年来,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通过近1200公里的干线工程与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及其他水利工程相衔接,形成了南北相通、东西互济的现代水网工程体系,不仅缓解了水资源短缺矛盾,更打通了调引长江水的通道,构建起长江水、黄河水、当地水联合调度、优化配置的骨干水网,增强了特殊干旱年份水资源供给和水安全保障能力。

  尤其是2014年以来,面对胶东四市降水持续偏少等问题,山东统筹组织南水北调、引黄济青、胶东调水工程向胶东四市实施了4次抗旱应急调水。南水北调工程突破汛期不供水的规划设计,连续3年实施汛期调水,成为胶东地区城市供水安全的重要保障。

  2002年东线工程启动时,调水沿线水质污染十分严重,作为重要调蓄水库和调水通道的南四湖、东平湖均为劣五类水。按照国家南水北调治污规划,调水干线要达到三类水质目标,需削减污染负荷绝对量80%以上,治理难度非常之大。山东创造性地实施“治、用、保”流域治污体系,开创了全国第一个劣五类水体通过治污达到三类水体的典范。

  水质改善了,但要维持良好的水环境离不开水源的补给。资料显示,2014年6月,持续干旱导致南四湖湖区蓄水不足历年同期的两成,水位降至2003年以来最低,生态告急。同年8月5日,通过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从长江向南四湖实施生态应急调水,历时20天,入湖水量达到8000万立方米,湖区水位逐渐回升,湖面也逐渐扩大。自南水北调济平干渠工程2005年通水运行以来,先后通过调引长江水、黄河水累计为小清河补源1.1亿立方米,为济南市保泉补源供水1.65亿立方米,极大改善了小清河济南市区段水质和生态环境,有力保障了济南泉水持续喷涌。

  在建设过程中,南四湖至东平湖段南水北调工程与航运相结合,打通了两湖段的水上通道,新增通航里程62公里;京杭大运河韩庄运河段航道由三级航道提升至二级航道,通航能力明显提高。南水北调21项中水截蓄导用工程与防洪除涝、灌溉、生态保护等结合实施,在有效发挥工程的水质保障功能同时,每年可消化中水2亿立方米,山东30个县(市、区)直接获益,增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00余万亩。

  六年来,这条蓝色大动脉已然成为山东的供水要道。同时,伴随着今年11月28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北延应急供水工程在临清市开工建设,未来河北省和天津市将通过从山东继续向北延伸的新输水渠道用上长江水。这意味着,南水北调山东段工程在保障山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还将服务国家发展大局,进一步凸显工程战略价值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