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首页 > 新闻报纸摘要 > 正文

[中国文化日记]传唱三百年的明清俗曲活化石
2011-11-24 07: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打印本页 关闭
    

  中广网北京11月24日消息(山东台记者李健、淄博台记者刘江帆)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_聊斋俚曲,是流传于山东的一种民间艺术,历经300多年沉浮后,正焕发出新的活力。11-11-24新闻和报纸摘要全文>>>

  2011年11月23日 晴 节气:小雪

  位于山东淄川的蒲松龄故居冷清了许多。在游客的簇拥下,年过六旬的蒲章俊老人又唱起了清亮的聊斋俚曲。因为唱腔朗朗上口,内容亲切生动,清初大文学家蒲松龄创作的俚曲一直传唱今天:

  蒲章俊:老先生他利用当时社会上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朗朗上口的一些曲子、小调填词,进行创作。

  精神矍铄的蒲章俊是蒲松龄十一世孙,一辈子与聊斋俚曲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6年,聊斋俚曲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年五一节,几近失传的聊斋俚曲在聊斋城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蒲章俊坦言,要保护好聊斋俚曲,压力不小,最难的是年轻人对俚曲兴趣不高:

  蒲章俊:你现在用人太难了。

  虽然困难重重,蒲章俊老人却从未想过放弃。近年来,政府部门不断加大投入,投资150万元古色古香的聊斋俚曲茶座在蒲松龄故乡建成,聊斋俚曲剧团也随后成立,这些都让蒲章俊看到了希望:

  蒲章俊:我的一个想法,把弟子带好;再一个我想建立个演唱团体,再一个进入学校,向孩子们去宣传。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新闻热线4008000088,拨打热线电话即可将您手中的新闻线索第一时间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派出记者调查事件、报道事实、揭开真相。)

责编:龙明洁中国广播网

相关新闻

精彩图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