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首页 > 新闻报纸摘要 > 正文

[中国文化日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昌黎地秧歌”
2011-11-13 07: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打印本页 关闭
    

在河北省正定县,民间艺人正在表演昌黎地秧歌。(来源:新华网)

    中广网北京11月13日消息(河北台记者郭育卿 秦皇岛台记者田凤)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昌黎地秧歌”已有700多年历史,刘子立坚持演出和传授弟子,使这朵民间艺术奇葩扎根乡村,闪烁异彩。11-11-13新闻和报纸摘要全文>>>

  刘子立是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地秧歌的第三代传人。如今年逾七旬的刘老宝刀不老,仍然坚持为当地村民演出:“每天都有,忒爱扭啊。” 

  刘子立十岁起学习地秧歌,60年对地秧歌的痴迷和探索,让他的表演出神入化:“妞是头稍晃,腰要扭,走路如同风摆柳。丑呢是肩要活、步子轻,挺胸收腹胯要端,腿要弯,幽默诙谐要自然。恨的咬牙切齿,笑的仰面朝天。” 

  保护和创新也是地秧歌这门传统技艺所面临的问题。刘子立现在除了演出,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教授徒弟上:“凡是喜欢秧歌的,我们就无偿的教他们,把昌黎秧歌铺开,保住这块宝,我们就心满意足了。” 

  田甜是刘子立的一名大学生徒弟,业余时间学跳昌黎地秧歌已经很久了,她说,通过老秧歌艺人的努力,现在的昌黎地秧歌越来越好看,也越来越贴近年轻人了:“我感觉现在昌黎地秧歌发展跟原来不太一样了,原来特别传统,现在加入了一些很新鲜的东西,特别活泼。”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新闻热线4008000088,拨打热线电话即可将您手中的新闻线索第一时间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派出记者调查事件、报道事实、揭开真相。)

责编:蓝天鹏中国广播网

相关新闻

精彩图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