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皖北振兴】下好引江济淮棋子 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新崛起

2017-01-20 09:04:00来源:央广网

  编者按:皖北振兴,一直是这片古老土地的强烈冲动。近年来,随着皖北各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皖北振兴的步伐正在加快,但是,底子薄、基础弱等问题,也依然存在。如何让皖北振兴的步子迈得更大,如何让皖北振兴闯出新路,在目前正在召开的“全省两会”上,代表、委员们正各抒己见,献计献策。有的人说,让百万打工者成为皖北对接长三角的桥梁;有的人说,让中原城市群的舞台上唱起更响亮的“皖北声音”,有的人说,让引江济淮工程唤醒淮河文明的荣光,有的人则建议,让南北对接发挥更大的功用……

  对此,央广网安徽频道日前联合新安晚报、安徽网,就皖北振兴的话题,深入进行了采访,并推出“一报两网”安徽两会专题报道。 

  

  央广网安徽频道1月20日消息(央广网记者 张秋实 鲍玉婵 徐鹏 新安晚报 安徽网记者 项磊 刘旸 叶晓 吴碧琦 姚一鸣)“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曾几何时,水清流急、没有水患的淮河,让皖北成为中国最富饶的地区之一。“江淮熟,天下足”的民谚,就是淮河文明昔日荣光的诠释。但随着淮河水灾、污染等问题逐渐加剧,淮河流域渐渐失去了往日的繁华和风采。

  2016年底,安徽人期盼了五十多年的“世纪工程”引江济淮正式启动,加上淮河生态经济带的推进,这条大河将迎来又一次青春,而淮河文明能否再现荣光?

  皖北水运迎来新契机

  淮河是一条非常独特的河流,水资源承载能力与人口、耕地分布不相适应。淮河流域的降雨量不少,但是,来水分布非常不均,造成汛期洪水、其他季节又没水的问题。因此,淮河流域往往陷入“水多留不住、水少又干旱”的境地。随着沿淮城市的规模扩张,用水量大增,沿淮地区缺水的问题,日益加剧。

  引江济淮则沟通长江、淮河两大水系,破解淮河干旱缺水,发展江淮航运。安徽省发改委副主任张天培说,引江济淮工程建成后,可以改变淮河中游水资源短缺问题,随着江水稳定补给,承担调蓄任务的淮河干流等,以及承担输水任务的新汴河等河湖水系,再也不会出现干涸断流现象。

  有了水,就能发展皖北水运,而水运又是综合运输中最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的运输方式。安徽省政协委员孟广实一直关心皖北的水运,尤其是新汴河的通航。“皖北的宿州市要是能打通新汴河航道,直接进入近在咫尺的洪泽湖,北可入京杭运河,南可连长江航道。

  引江济淮将改善水生态

  除了水资源短缺,沿淮地区还存在水污染的问题。高耗水、重污染企业居多、污水处理工程运行滞后,农业面源污染,地下水开采过度,无一不制约着这片土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对此,民盟安徽省委员会在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的发言中,专门提到了加快沿淮地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民盟安徽省委员会建议,要加快完善水资源优化配置,建立水资源统一调度,统筹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生态环境保护,“引江济淮工程建成通水后,要根据实际来水量和沿淮城市用水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水量调度方案,实现水资源在区域范围内的优化组合。”

  除了依靠引江济淮过程引来的长江清水,沿淮地区自己也要加强治污。在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民革安徽省委员会给引江济淮工程提了四条建议,其中之一就是实施同步治污工程。

  省政协委员马成喜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首先要优化沿线取水口和排污口布局,确保蚌埠、淮南等城镇饮用水水源地安全和水生态系统安全。另外,淮河流域还要加强水功能区管理,严控入河排污总量,实施入河排污口整治,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生态承载能力。

  打造淮河生态经济带

  有了生态承载能力,才能将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成功。省人大代表陈翔说,作为我国的第三大河,淮河横跨中东部地区豫皖苏鄂鲁五省40个市,180余个县市,辐射1.8亿人,流域内人口密度5倍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淮河流域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使得淮河流域逐步成了发展的短板。”陈翔说,淮河流域本是不可替代的中原枢纽和战略要冲,“但流域内防洪、灌溉与航运之间,农业、工业与交通之间,没有统筹考虑;产业发展和交通运输也自成体系,人为割裂了上中下游之间的经济内在联系。”

  因此,陈翔认为,作为沿淮主要地区的安徽省,应该充分挖掘流域发展潜力,使其成为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可以以沿淮水库建设为基础,打造国家第三大出海的黄金水道。”另外,通过引江济淮工程,可以在淮河流域,建成畅通的沿淮交通运输网络。淮河流域水质也是重中之重,要开展全流域的污染治理,建成绿色、生态的经济带。

  而马成喜委员也告诉记者,实施“淮河生态经济带”战略,是振兴皖北千载难逢的契机,“希望其早日上升为国家战略,争取国家政策上给予扶持。”

  淮河旅游或成新动力

  淮河曾经带给皖北地区美丽和富饶,现在,这条大河仍然能为皖北振兴提供充足的资源和支持。

  农工党安徽省委员会关注淮河流域的旅游资源,“目前,淮河流域真正以淮河文化为背景的旅游观光带极少,要充分挖掘旅游资源,打造多个旅游小镇。比如:淮南的豆腐文化、皖北的禹文化、老庄文化、运河文化、蚌埠的双墩遗址和汉墓、霸王别姬的古战场等。”

  农工党安徽省委员会认为,淮河流域民俗艺术的宝库无比丰富,例如被誉为“东方芭蕾”的安徽凤阳花鼓灯,还有灵璧钟馗画、天长判官画、凤阳凤画、界首陶艺等,“建设一些旅游小镇, 可以彰显本地民俗文化,推广当地特产,从而推动本地经济社会发展。”

  根据国家旅游局《关于印发2016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名录的通知》,安徽22个旅游项目入选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名录,其中在淮河流域就有11个。农工党安徽省委员会认为,完全可以利用现有资源,进行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让淮河流域的文化旅游业,成为助推皖北振兴的又一动力。

  唤醒淮河文明昔日荣光

  来自亳州的省人大代表侯金波,对淮河流域和皖北满怀深情。这个20多岁就放弃了大城市的高薪,毅然回到家乡白手创业的年轻代表,对皖北振兴一直满怀期待。

  作为农业界的代表,侯金波认为,引江济淮工程的开工建设,首先对皖北林业大发展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遇,“引江济淮像是一条生态景观廊道,沿途串起了美丽乡村与森林小镇,绿色产业发展与绿色村镇建设的画面不是梦想,而将成为真切的现实。”

  侯金波说,传统的淮河农耕场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已渐渐离我们远去。但是,皖北人民心中的淮河文明依然藏在心底,“引江济淮工程的实施,将唤醒人们心底的梦想,以另一种形式,再现淮河文明的昔日荣光。”

编辑: 徐鹏
关键词: 皖北振兴;皖北崛起;引江济淮;淮河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