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板凳老人”和他的两弟兄

2018-08-02 08:43:00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李晓红摄)

这原本是个悲伤的故事。年过天命之年的三弟兄,老大下肢瘫痪,靠手臂支撑板凳行走,老二智力残障,老三堂弟听力有问题。3人一起苦撑着摇摇欲坠的家。

  现在,凭着大哥一股子倔劲,3弟兄流转36亩水田,盖起3间平房,又饲养了30多头牛。3个不同程度残疾的弟兄,相互扶持,不等不靠,硬生生突破命运的桎梏。

  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桃花潭镇清溪村清溪组,背靠白沙山,面临桃花潭,离县城尚有40分钟车程。每到傍晚十分,人们常常看到一位“蹲”在地上的老人,左手拿着竹篮,右手撑着板凳,一点一点朝前挪步。100米的路程,中途他得歇几分钟,走到村口树下时已是满头大汗。

  老人是张万寿,今年73岁,通常,晚饭前见不到二弟回家,他就到村口等待,有时身体不适走不动路,便托人上白沙山上去找。

  张万寿10岁时因病下肢瘫痪,从小用板凳为腿行走,几十年下来,磨坏的板凳不计其数,如今手边的一把也被他磨得棱角圆润。

  二弟张三东有智力障碍,生活无法自理。每天上午,张万寿会把二弟喊到身边,将一天的工作安排说一遍,说完再让他复述一遍,如有不对便继续叮嘱。有阵子,二弟经常不按时回家,于是上午临别时,张万寿会加一句:“晚饭来客人。”他知道二弟喜欢热闹。

  三弟张金华实际是张万寿的堂弟,从小患有听力障碍。上世纪60年代,双方父母相继去世,长兄如父,张万寿将生活不便的三弟接到家里一起生活。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三弟听力几近丧失,为此,张万寿和他磨合出一套只有他们才懂的手语。

  大哥洗衣、烧饭、喂鸡,两个弟弟听大哥嘱咐完成一天的农事,半个世纪以来,3弟兄的生活像一口有节律的钟,有条不紊地度过时光。只不过,因为身体原因,一年到头,他们付出的别人多,收获却比别人少。  

(李晓红摄)

  张万寿尝试过编草鞋、卖豆腐,凭借过硬的缝纫手艺,在当地盖起了三间小平房。然而,随着交通条件改善,村民更习惯到县里购物,找他做衣服的人越来越少。

  老人没有气馁,眼看身边的巍巍白沙山,萌发了养牛的念头,并请来专业人士指导,实行科学饲养。“我的牛纯天然饲养,品质有保障。去年卖了6头,挣了5万多。”摊开账本,张万寿颇为自豪地说,他拥有32头牛,是桃花潭镇养牛最多的大户,因为技术过硬,许多邻村相亲也常来讨教。

  不仅如此,眼瞅村里土地抛荒,张万寿带着两弟兄承包本村36亩水田。平时,二弟负责养牛,三弟负责种田。不但解决了自己的口粮,多出来的粮食能增加收入,而且有效解决了冬季养牛牧草缺乏的问题。

  随着精准脱贫政策的普及,张万寿3弟兄日益享受到扶贫带来的获得感。村里为张万寿办理了残疾人补助、低保,并为其争取了养殖业扶助资金。今年四月,张万寿被评为2017年度“感动宣城十佳人物”,近日,他又成功入选2018年4月份“安徽好人”。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账上有些盈余,张万寿却始终保持着近乎苛刻的节俭。村里通了水泥路,原本可以买个轮椅方便行动,前思后想还是作罢;见邻居用智能手机看新闻,了解农业知识,他借来研究半天很是羡慕,真到换手机时又打起退堂鼓。(韩畅 李晓红)

编辑: 徐秋韵

“板凳老人”和他的两弟兄

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桃花潭镇清溪村清溪组,背靠白沙山,面临桃花潭,离县城尚有40分钟车程。每到傍晚十分,人们常常看到一位“蹲”在地上的老人,左手拿着竹篮,右手撑着板凳,一点一点朝前挪步。100米的路程,中途他得歇几分钟,走到村口树下时已是满头大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