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实行产业脱贫 让农村“能人”挑大梁

2018-08-27 09:33:00来源:六安新闻网
  "俺是村里的在册贫困户,自打村里引进“卓成甜叶菊种植合作社”以来,俺们这些贫困群众有了盼头,每天在基地里干手头活,能挣80元工资,一个月可以收入2000多元,像这样下来,俺们贫困户到了年底摘掉贫困户帽子不成问题了。”姚李镇大顾店村贫困群众余浩兴奋地说。
  自从农村实行土地流转以来,农户的一些土地都以不菲价格转租给种田大户或者农村那些“能人”,发展种植、养殖业,带动了一大批农村贫困群众通过劳动已脱贫致富。同时,也为镇村两级贫困群众脱贫挑起了“大梁”,为此,农村这些“能人”被广大干群刮目相看,受到广大干群点赞。
  “以往,粮农们只是用现有的土地种植小麦、水稻,存在着午收小麦,秋收稻,一年两季老一套的传统种植模式,不仅降低了土地使用价值,而且经济收入少,甚至是产生致贫原因。如今,俺们把土地从群众手里转过来,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率,让黄土生金。他们不仅得到合理的土地租赁补偿,而且村里贫困群众,还可以优先在基地干活,一个月也能挣2000多元,能带动一大批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姚李镇卓成甜叶菊种植合作社”,负责人邵山贵说。邵山贵的甜叶菊种植基地,是在2017年,从亳州甜叶菊规模种植基地引进的一种新型种植产业,并从种植基地聘请了甜叶菊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实行发展共赢,入股分红,精诚合作方式。在姚李镇大顾店村,先期租赁了400多亩土地作为甜叶菊育苗大棚基地。
  土地转租过来后,邵山贵表示,要把从农民手中租赁过来的有限土地,让它发挥更大的利用价值或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由于甜叶菊需要间苗扦插,到了育苗扦插时节需要大量人工,大忙时段基地用工每天10至15人,经过以村两委协商,基地用工一律优先考虑贫困群众,让村里那些在册贫困群众,通过双手劳动,增加经济收入。
  基地上干活的都是年过半百的留守妇女,她们通过简单的培训,开始扦插甜叶菊幼苗进行移栽、浇水等。而她们每天的劳动报酬都在70元或80元左右,到了收获季节,她们每天可以得到100元至110元的报酬,一年下来,每人收入要在2万多元以上。是一笔很客观的收入。这些贫困群众在合作社的帮扶下,到了年底就能摘掉贫困的帽子。
  邵山贵打算,到了秋季,从村里再租4000亩,规模种植甜叶菊,并在合兴、漫山红、关山等村建立甜叶菊加盟种植基地,在这些村的贫困群众中,为他们提供甜叶菊幼苗,无偿提供管理技术,实行三包,即包种苗供应、包管理技术、包产品回收。让那些种植甜叶菊的贫困户,无后顾之忧,吃上一颗“定心丸'"。
  “有人说,土地在寻常农民手里不值钱,利用价值极低,收入甚微,但在俺们看来,要综合利用土地,提高土地的利用价值,可以说,一寸黄土,一寸金。眼下,已成为现实了。”叶集区平岗种植大户胡明全说。胡明全是叶集平岗农民,他与2016年,在姚李镇大顾店村流转了1500多亩农田,作为稻虾轮作基地,这几年,他兴办的“金龙龙虾水稻循环轮作合作社”,同时,也是产业扶贫基。近年来,经过精心运作,产生了很好地经济效益,他因此被人们称为:种田的“能人”或“行家里手”。
  稻虾轮作种养在目前来看,虽然已经不是那么新鲜了,但就胡明全眼里,在近几年来,仍然收入颇丰,并带动了一大批贫困群众脱贫摘帽。据胡明全介绍,每到了龙虾捕捉季节,或水稻收获机时节,基地每天用工月15至20人,正常用工每天8至10人。他们负责基地日常管理,每天工资100元,大忙季节每人每天150元至200元不等。让这些贫困群众既学会了稻虾轮作种养模式,又挣到一大笔收入,让基地里干活的贫困群众,搭上了产业脱贫的“顺风车”,先后都脱了贫。“俺这几年在胡老板稻虾养殖基地干活,既学到了不少种植、养殖技术,又挣了不少钱,使俺们这个贫困家庭去年就摘掉了贫困帽子,俺的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胡明全老板的扶助”。在基地干活的,年过六旬的王大爷感激地说。
  据镇扶贫办资料显示,该镇原贫困人口总数为3309人,通过采取产业脱贫、光伏脱贫、健康脱贫等多种形式,多措并举。截止日前,已脱贫人数1946人,未脱贫人数1363人。其中,产业脱贫带动了一批又一批贫困群众,通过劳动脱贫致富。像胡明全、邵山贵等产业种植大户,为农村贫困群众实现产业脱贫,起到了挑“大梁”作用,为贫困群众撑起一片蓝天,有了他们的真情帮扶,把贫困群众从脱贫的路上拉了一大把。(程度厚)
编辑: 赵家慧

实行产业脱贫 让农村“能人”挑大梁

自从农村实行土地流转以来,农户的一些土地都以不菲价格转租给种田大户或者农村那些“能人”,发展种植、养殖业,带动了一大批农村贫困群众通过劳动已脱贫致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