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首页 > 新疆概括 > 正文

新疆各族百姓沐浴“安居”工程温暖阳光
2012-05-10 12:59   来源:天山网    打印本页 关闭
    

  1月19日,新疆福海县齐干吉迭先龙源社区定居农牧民古力加米在为二女儿准备嫁妆。以前她一直过着游牧生活,定居后,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都有了一定的提高。摄影/记者甄世新(资料图片)

  “定居兴牧“为牧民幸福“加码”

  2011年,伴随着自治区定居兴牧工程的实施,新疆广大牧区也发生了惊人巨变,全疆有两万户游牧民实现了定居。色彩单调的牧区,因“定居兴牧”的大手笔而显得多姿多彩、灵气十足。

  在奇台县,2011年有300户牧民家庭受益于定居兴牧工程。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安排、集中建设”的原则,定居房确定为三室一厅、一厨、一卫户型,每户修建砖混结构安居房85平方米、牲畜棚圈100平方米、草料棚50平方米。院落布局实行人畜分离,每户配套有饲草料基地,定居点有水、电、路等基础设施。

  在特克斯县,齐勒乌泽克乡的牧民帕尔哈提一家2010年就搬进了抗震安居房,结束了几十年的游牧生活,更结束了以前孩子看病难、上学没保障、出行不方便的烦心日子。从这以后,帕尔哈提也丢弃了羊鞭,成功转型为一名“菜农”。

  帕尔哈提在国家惠民政策的引导下,把牲畜交给别人代管,而自己则建起了3个蔬菜大棚,利用家里的牛羊粪专门从事有机蔬菜种植,平均年收入达到3.5万元左右。而在以前,他山上放牧一年辛苦下来收入还不到5000元。帕尔哈提不仅鼓了自己的钱袋子,还成为了牧民定居致富典型。

  2011年9月16日,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到吉木乃县调研。刚搬进定居兴牧工程新家的吉木乃县喀尔交乡哈萨克牧民阿胡安,将一把新居的钥匙交到张春贤手中,他说:感谢张书记让我住进这样宽敞的定居新房,这是我的新房,也是你的家,这把钥匙交给你,欢迎你到吉木乃就来家里住。

  吉木乃县是新疆地表水资源最少的干旱贫水县,全县境内没有一条长年性河流,年降水量只有120毫米。2011年,吉木乃县喀尔交乡投入170万元在荒滩上打了10口井,解决了3000亩草料基地的用水问题,包括阿胡安老人在内的93户牧民率先实现定居。

  和吉木乃县一样,在新疆广大的牧区,牧民定居最大的难题是水源问题。2010年6月9日,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在自治区水利厅调研时曾指出,水利是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基础性工程、先导性工程、核心性工程,没有水就没有草,没有草就没有畜,就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牧民定居。

  为了破解水源瓶颈,2010年6月自治区决定启动实施定居兴牧水源工程,2011年,定居兴牧被列入自治区22项民生工程之一,27项定居兴牧水利工程全部开工,9个水库已下闸蓄水。27项定居兴牧水利工程建成后,将新增人工饲草料地近百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60万亩,为2.5万户牧民定居提供水利基础设施条件。

  2012年国家将全力支持我区定居兴牧工程1.25万户的建设,对每户游牧民补助建设资金由2500元提高到了3万元,同时还对去年已安排的1.585万定居户每户再补助0.5万元。自治区将按照每户1万元安排补助资金1.25亿元,其余的资金由各省区援疆资金和我们各地县配套资金来解决,游牧民适当的进行自筹。

  截止目前,新疆已有两万户游牧民从毡房走进砖房、从草场走向田间,过上了有家业,能就业的定居生活,拿到了开启幸福的钥匙。根据《新疆实施牧民定居工程规划》,新疆将在2011到2020年期间,实现16.93万户、76万多名牧民定居。

责编:朱虹中国广播网

相关新闻

精彩图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