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首页 > 基层故事 > 正文

六盘水市发耳乡:戒毒康复人心中的“家”
2012-08-13 15:18   来源:中国广播网    打印本页 关闭
    

合作社社长赵金龙正为社员讲授蔬菜种植技术

  中广网六盘水8月13日消息(记者孟海 陈玉)“我对我自己家的这两个大棚很有信心,我很感谢合作社给我的帮助,让我可以堂堂正正做人。”8月3日,“壮美六盘水,喜迎十八大——中央重点网站聚焦中国凉都六盘水”采访组,来到了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发耳乡阳光四季鲜果蔬合作社里,戒毒康复人员廖仕元开心地告诉记者。在合作社里,已经有21位像廖仕元一样的人,感受到了“阳光工程”家一般的温暖,重新过上了新生活。

  8月3日一大早,记者一行来到 “阳光四季鲜果蔬合作社”,参观了合作社的蔬菜示范大棚。示范大棚共有4个,紧靠公路,大棚里一沟沟蔬菜挺拔而翠绿。虽然只有4个大棚,但合作社里所有的果蔬在这里都一一试种并喜获成功。而成功的经验和技术将会转授给合作社里的所有的社员和特殊社员。

  合作社主要采取党员带头种植,先试验,成功后,由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刑释解教人员投入土地,政府扶持建大棚,并对其进行农业技术培训,合作社负责提供种子、农药、技术、统一销售。 现如今,每年均引进、试验、推广果蔬新品种十种,大棚已发展到22个,共开展培训12次,合作社社员的人均收入也已经从建立之初不足1800元增加到5780元。合作社的种植还带动了周边的鸡场乡、杨梅乡等地的蔬菜种植业,社员已发展到138名,其中吸毒康复人员21名(社区戒毒3人;社区康复6人;刑释解教人员12人;社区矫正3人)。

  在社区康复培训中,记者目睹了现代化的培训室、宽敞的训练操场。他们在这里接受社会管理,学习大棚栽种技术。除此之外,合作社还给所有社员建立了档案室,左侧柜子中放置的是普通社员的档案,右侧柜子中则放置的是这些特殊人员的。通过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最终完全脱瘾的,可以撤管,依旧是合作社的社员,优惠条件还可以享受,档案会转到左边的柜子里。

  据了解,解决特殊人员的就业安置问题。发耳乡一刻都没有停下来过。2008年8月8日,水城县发耳四季鲜果蔬专业合作社注册成立,2011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禁毒部门指导下,为深入推近社区戒毒、社区康复“阳光工程”建设工作,着力解决涉毒人员、刑满解教人员就业安置困难,更名为水城县发耳乡阳光四季鲜果蔬合作社。

  然而据合作社负责人赵金龙说,他当时还是存有担心:“吸纳特殊人员到我的合作社就业,当时我也很不理解,但是政府对他们这种不释手的帮教,还有这群人自强不息的学习和奋斗精神,让我改变了看法。”

  廖仕元就是这群特殊人群中的一位,他曾经也是一名吸毒人员,康复后去到浙江打工。收入一直不稳定,家里还有两位老人、老婆孩子,今年4月份,当他得知四季鲜果蔬合作社正在解决农村吸毒人员就业问题时,便再三要求回来加入合作社。回来的当天,家都顾不上回一趟,就直奔合作社而来,合作社负责人和相关领导最终被他的态度和精神所打动,同意他回来参加培训,培训后,政府出资,合作社出技术帮他在自家屋后建起了两个蔬菜大棚。廖仕元种上了白菜,感受了新生活的幸福。

  水城县发耳乡阳光四季鲜果蔬合作社,采取“党政搭台、部门管理、家庭参与、合作发展”的模式和公司+基地+特殊人员土地的方式,吸收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刑释解教人员就业,不但让社会管控工作做得扎实,也让“特殊群体”重塑了人生、融入了社会。

  目前,通过实施“阳光工程”, 发耳乡已集中安置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刑满释放人员21人,分散安置5人,自谋职业112人。预计到今年底,全乡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刑满释放人员安置率达到50%以上;到2013年,安置率不低于80%,2014年,对符合条件的全部安置就业。让这一批特殊的人群,在“阳光”下,过上全新的新生活。

责编:路林强中国广播网我要评论

相关新闻

精彩图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