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首页 > 焦点图 > 正文

红船,请接受敬礼!
2012-06-25 15:16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打印本页 关闭
    

新落成的南湖革命纪念馆新馆即将正式开门迎客。资料图片

嘉兴南湖

  90年前,南湖红船,在风雨中飘摇起航。资料图片

  中国历史上有过很多名船,却没有一只像它这般,行进在无数人心中,接受着凝望与敬礼。

  从上海到嘉兴,记者来到这只满载深情的画船边。竹棚木舷,小桌小凳,再普通不过的一条江南水乡丝网船。90年前,上海的“一大”会场遭遇巡捕袭扰,不得已,代表们立即休会转移。在李达夫人王会悟的提议下,会议最后一天改在她的家乡,嘉兴南湖的游船上进行。就在这只小船上,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纲和决议正式通过,中国共产党宣告诞生。这只画船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南湖红船”。

  南湖红船,在风雨中飘摇起航。船行九十载,中国共产党也已从成立时的50多名党员,发展壮大成拥有近8000万名党员的执政党。而红船边的人们,也在一泓湖水的滋养下,写下各自的红船故事。

  见到王相箴老人时,他正在家中作画,画中是他行过无数遍注目礼的红船。1980年,曾是新中国第一批海军一员的他,满怀对红船的向往,来到南湖革命纪念馆担任副馆长。当时,所谓的纪念馆并没有专门的馆舍,只有简单的陈列。“我们夜思梦想,盼着建一座真正意义的纪念馆,让更多的人了解红船历史,汲取红船的力量。”1991年,群众自发捐款,一座镰刀斧头样式的纪念馆在南湖边落成,与红船相伴晨夕。

  提起当年的情景,这位古稀老人难掩激动。犹记得,1990年冬天,一个寒风刺骨的早晨,一群来自浙江海盐农村的孩子来到建筑工地,每人捧着一块用红纸包裹的红砖,纸上写着他们的名字和心里话。他们一夜未睡,先乘汽车,再坐轮船,赶过来为纪念馆捐献砖头。孩子清亮的眼睛,冻得通红的小手,令王相箴几欲落泪,更让他丝毫不敢懈怠。

  这样的故事太多太多。红船,已经深深地住进人们心里,成为一种精神之源。

  在南湖革命纪念馆,记者遇到了今年85岁的老地下党、新四军战士朱全斌。和战友专程从上海赶来的他,在展台前仔细端详。记者上前询问他的党龄,老人脱口而答:1945年8月1日。“这日子怎么会忘!”老人说,“回想当年,我们的党是多么的艰难,来这里看看红船,再接受一次党的教育。”

  是啊,这小小的船舱,如何倾泻出我们党波澜壮阔的90年?在朱全斌看来,红船上,有“谁谓河广,一苇航之”的自信,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更有共产党人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领悟和践行。

  2005年6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光明日报上发表《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一文,第一次提出“红船精神”的概念。他提出,“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红船精神”的内涵得到高度凝练: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可以说,从红船漂向湖心的那一刻开始,党的肌体中便有了船的基因。

  “靠着‘红船精神’的引领,共产党人创出了开天辟地、顶天立地、翻天覆地的伟大事业。”浙江省政协原副主席徐鸿道说。在浙江省社科联副主席邵清看来,红船从南湖出发已经航行了90年,只有不断丰富它的内涵,才能为红船注入鲜活的生命力。

  在浙江嘉兴,红船起航之地,一场“红船冲击波”激荡而来。嘉兴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令人瞩目的“红船领航”现象。

  “有困难就找志愿者,是党员就当志愿者”,在嘉兴,“党员志愿岗”、“红船服务队”将党员服务延伸到百姓家门口。采访中,我们就遇到这样一位党员志愿者,嘉兴振禾出租公司的周勇。身兼公司爱心车队和老兵爱心车队队长的他,热情开朗:“是党员,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咱自己心里头有杆秤。”

  在周勇眼中,嘉兴这几年的变化很大,“全民社保”、户籍制度改革等都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了真实惠。“伴着红船生活,幸福指数高。”周勇的笑声感染了我们。

  晚上,乘一只与红船相似的画舫游南湖,再沿运河驶入城中。沿河的灯火仿佛在诉说着什么。船上的解说员不停地说着南湖,说着嘉兴,她对家乡的挚爱也感染了我们。(特派记者颜维琦 记者 叶辉)

责编:李江雪中国广播网我要评论

精彩图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