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首页 > 基层动态 > 正文

大变样之滹沱河综合整治工程
2010-07-26 21:28   来源:    打印本页 关闭
    

    滹沱河综合整治工程,西起黄壁庄水库,东至藁城晋州交界,全长70公里,总投资62.34亿元。其中一期工程治理范围为南水北调中线——太行大街,全长16公里,总投资39.41亿元。2007年11月,石家庄市委、市政府着眼于提升城市品位、拓展发展空间、打造生态城市,谋划并启动了这一浩大工程。近三年,随着城市建设“三年大变样”的深入实施,特别是省会发展新格局的确立,滹沱河综合整治被赋予新的功能和内涵,在全市上下备受关注。

 

 

    一、滹沱河流域概况

     滹沱河发源于山西繁峙县,尾闾在沧州献县,干流总长588公里,其中石家庄市境内长190公里。滹沱河自山西盂县进入我市后穿越平山全境,在市区北部,沿鹿泉、灵寿、正定、藁城、晋州、无极、深泽等县南北分界线向东进入衡水,是我市最大、最重要的行洪河道,随着滹沱新区的建设,滹沱河将由省会的城郊河变为城中河。

 

    滹沱河是典型的沙质河床、游荡型河道、多沙性河流,黄壁庄水库以下主流极不稳定。据资料记载,京广铁路桥以上现状河槽系1939年洪水形成,正定——藁城段河槽1950年以后才比较稳定。1958年滹沱河上游开工兴建了岗南、黄壁庄两座大型水库,其后我省和上游山西省在其干、支流相继建成11座中型水库,滹沱河山区洪水得以有效控制。1974年以来,我市在黄壁庄水库以下河段修建了多处河道治导工程,加之京珠、石黄、张石高速和南水北调等跨河、顺河建筑物的兴建,河势得以稳定。“96·8”洪水对河道走势未产生大的影响,滹沱河滩地也逐渐被开发利用。

 

 

    二、综合整治的必要性


    (一)实施滹沱河综合整治工程是提高省会防洪保安能力的需要。多年来滹沱河虽多次整治,但至今市区段未形成完整的防洪工程体系,石家庄市作为省会城市,防洪标准偏低、问题突出。综合整治工程完工后,市区北部和正定古城的防洪标准将由现状不足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城市防洪近期可达到国家规范要求。
 

    (二)实施滹沱河综合整治是城市建设“三年大变样”的需要。滹沱河是省会生态系统的关键要素和城市景观环境的重要依托。七十年代中期以来,滹沱河市区段河道常年断流,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土地沙化严重,已成为市区的主要沙尘污染源。对滹沱河市区段进行综合整治,建设湿地和水面,逐步修复河流生态系统,将对改善省会生态环境、打造生态城市发挥极大作用。
 

    (三)实施滹沱河综合整治是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需要。由于国家实行了最严格的土地政策,土地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因素。多年来,由于流域防洪规划确定了滹沱河上游治理“护险不筑堤”的原则,滹沱河黄壁庄水库以下河段一直按漫滩行洪模式治理,如遇50年一遇标准洪水,将有231平方公里土地成为淹没区,淹没区土地难以进行开发利用。随着岗南、黄壁庄等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完工,上游洪水得以有效调控,滹沱河市区段筑堤设防已成为可能。综合整治工程完工后,可以为城市北跨,建设滹沱新区,提供一定的发展空间。

 


 

    三、综合整治规划
 

    (一)规划的原则和目标。滹沱河综合整治坚持“统一规划、分期治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注重生态、追求和谐,保障行洪、宜看宜憩”的原则,通过“水、堤、路、桥、岛、绿、景、居”统一规划和综合整治,把滹沱河建设成为一条生态景观河、清洁的水源地。依托河流水体和两岸森林,努力建设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以及国家水利风景区,打造石家庄市生态高地和省会地标性景观。
 

    (二)规划范围。规划治理范围为黄壁庄水库——藁城东界,全长70公里,重点规划范围为张石高速——机场路,长30公里。整体工程分三期实施。其中,一期工程治理范围为南水北调中线——太行大街,全长16公里。二期工程为太行大街——藁城东界,全长30公里。三期工程为黄壁庄水库——南水北调中线,全长24公里。
 

    (三)功能分区
 

    1、黄壁庄水库——张石高速为湿地景观段,张石高速——南水北调为地下水库入渗场和生态森林区,南水北调——塔子口为水面景观段,塔子口——藁城东界为湿地景观段及采砂区。
 

    2、现状主河槽内,部分河段形成蓄水子槽,子槽外是沙滩、草地和滨水步行道。主河槽至两堤间,分段建设不同主题的生态和文化景观走廊;两堤形成滨河快速通道。堤外建设100—500米防护林带。
 

    (四)建设内容
 

    1、防洪工程。主要是划定治导线,新建、改造堤防28.8公里,加固堤防27.7公里。同时,对河心岛整体按50年一遇、局部按100年一遇防洪标准进行防护。
 

    2、生态景观。主要包括湿地景观、水面景观和生态走廊。

     在黄壁庄水库——张石高速、塔子口——藁城东界部分河段,种植湿地植物、湿地花卉,营造湿地生态系统,建设1500万平方米左右以溪流、水面、水生植物、鸟类栖息地为特色的湿地景观。

     在南水北调——塔子口之间主河槽内,通过开挖和防渗处理,形成长11.5公里、宽500—800米、深1.5米左右的子槽,形成800万平方米的水面景观。

     在主河槽——两堤之间,结合自然地形和道路走向,修建引水明渠和人工湖,形成串珠式水面。同时,种植低矮灌木、风景树,在重要节点建设若干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景点,分段形成主题鲜明、充满活力、风格各异的滨水景观带。
 

    3、配套工程。
 

    橡胶坝:在滹沱河京广铁路桥上游580米、下游1200米处,各建一座800米和600米长的橡胶坝,经橡胶坝拦蓄形成两个大的湖面。
   

    道路:共修建河防道路92公里(南北堤各46公里),路面宽北岸10米,南岸约30米。

     林带:沿治导线外结合现有林地,栽植用材林、风景林、经济林,形成100—500米宽的防护林带。林带间适量布置休闲服务设施。
 

    四、水源计划
 

    综合整治工程年需水量9000万立方米,主要包括水面景观用水、湿地用水和绿地用水。水源主要利用岗、黄水库水,南水北调弃水、冶河水和中水。
 

    五、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工程估算总投资62.34亿元。其中防洪工程投资18.94亿元,生态环境工程投资25.42亿元,配套费用17.98亿元。一期工程总投资39.41亿元,二期工程15.92亿元,三期工程7.01亿元。建设资金主要以收储土地的转让、拍卖等市场运作方式来筹集。
 

    六、主要效益
 

    (一)生态环境效益
 

    综合整治工程完工后,形成环省会北部的滨水景观长廊,进一步改善省会的生态环境,其中增加水面面积800万平方米、湿地面积1500万平方米、绿地面积600多万平方米,人均增加水面面积3.6平方米、湿地面积6.8平方米、绿地面积2.7平方米。通过水面蒸发和植物蒸腾,可增加区域湿度,调节气温,净化空气,预计该区域夏季最高气温比其它区域可降低4℃左右,相对湿度增加10%以上。
 

    (二)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是提高城市防洪能力。市区北部和正定县城防洪体系进一步完善,整体防洪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是有利于水源地保护。滹沱河是石家庄市的地下水源地,在目前太平河至滹沱河区域共布有地下水源井99眼,年取水量5000万方左右。工程完工后,可有效杜绝向水源地保护区乱倒垃圾、乱排污水的现象,同时,结合河道蓄水及地下水库建设,对滹沱河水源地进行适宜修复涵养。

    三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该项目实施后,将形成水天一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美景,与太平河整治工程、西北部水利防洪生态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共同构成西部、北部生态走廊,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树立起省会新形象。同时,拓展了城市的发展空间,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责编:卜建雍中国广播网我要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