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首页 > 记者手记 > 正文

[记者手记]忆“走转改”路上的瞬间
2012-10-18 12:05   来源:中国广播网    打印本页 关闭
    

  “行走是人类最原始的动作,也是记者丈量社情民意最朴素的方式。因为行走,我们得以辨清脚下的路;因为行走,我们方才了解广袤大地上有多少鲜花和泥泞”。在当下新闻战线广泛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活动氛围中、在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于2012年十月金秋推出《倾听河北》发现新河北的“走转改”新闻采风活动,我有幸成为本次采访活动的成员之一,深感责任与信任。

  在为期4天的新闻采风活动中,中央台领导与我们编辑记者一起,用脚步丈量河北,用声音拜访山河,用话筒记录生活……我们一起走进河北的高科技企业、环保社区、基层小店、工矿厂区。一次次深入基层、一句句平凡对话,都通过我们的连线、微博互动、图文报道等形式,变为多篇有感染力的报道。做为一名网络记者,也是一名摄影记者,我被基层鲜活的故事、尤其是动人的细节所感动。在采访结束后,我一遍又一遍翻看图片素材,一个个瞬间再度感动着我。

  忆“油条哥”

  在那个采访的清晨,我们驱车来到“油条哥”所在的社区,一眼望去慕名而来的人已经排起了长龙,乍看也就是个普通的早点铺子,上前仔细一瞧才明白“油条哥”的口碑名副其实。从店面环境到服务态度,从厨师着装到早点制作过程,无一不透露出一种“爱心”;爱顾客、爱岗位、爱生命,爱奉献。来采访之前我也曾了解一番,网络中并不是所有人都对“油条哥”赞不绝口,敢提出异议的大有人在。但通过实地采访和亲身体验,我发现“油条哥”的美誉实至名归,质量与信誉自不必说,他的品牌设计和靠谱的创意更是散发着令人羡慕的智慧。

  忆“唐车公司”

  提及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我更喜欢称他为“唐车集团”或者“唐车公司”。这个名字含义深刻、寓意深远;唐人的“唐”、唐山的“唐”。做为一名摄影师,走进“唐车”我看到的全是流线型的造型、和谐的色彩搭配、大气时尚的设计和航空标准的品质。唐车公司給我印象深刻的不仅是它悠久的历史、领衔世界的科技成果、震撼人心的数十个世界第一,更在于“唐车人”有一种百折不挠、生生不息的精神与气魄。通过采访,我记忆里“唐车人与大地震”的故事变得更加血肉丰满。那是1976年的7月28日唐山市突然发生里氏7.8级的强烈地震后,仅仅几秒钟唐山夷成废墟,地震罹难场面惨烈到极点,为世界罕见。然而就在震后数天,当时的唐山机车车辆厂工人就自发开始生产自救,仅仅14天时间就抢修出第一台机车取名“抗震”号,当时参与抢修的工人,他们的亲人还有不少埋在废墟之下。

  忆好人沈汝波

  见到沈汝波的时候,他正在秦皇岛西港路红卫里社区观看善行宣讲的录像节目,而他的照片则挂在该小区善行先锋榜的最上方,一个活雷锋仍然坚持学习善人善行令人感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沈汝波从入党之初,就立志做一个像雷锋一样的人,每天至少做4件好事,一生完成做好事10万件的夙愿。如今他已经坚持了30余年,做好事已达7万件。仔细了解记者发现,这7万件好事有不少是例如疏通下水道、为空巢老人免费按摩、为老人上门理发、组建小区义务巡逻队这样的小事。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做为一名年轻记者我不禁扪心自问,自己能否向沈汝波学习,不说10万件好事,自己可否从坚持做好本职工作开始呢?

  本次河北之行中令人感动的瞬间还有很多,幸运的是我能有机会用相机记录下身边的真实,使它成为日后勉励我前进的不竭动力。走基层让我走出了一个踏实的心态、更給我一次反省自新的契机。(作者:中国广播网涂傲)

责编:涂傲中国广播网我要评论

相关新闻